GJB768,GJB1391在弹药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以某型消光弹为例,给出了应用FTA和FMEA技术对弹药进行“安全性、作用可靠性、长贮性”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弹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的方法。
-
1翟性泉,王翠珍.引信故障树底事件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23(4):328-331. 被引量:3
-
2金致诛.对1953年式7.62毫米电光弹的分析与改进[J].轻兵器,1989(3):18-23.
-
3陈德恩,郭乃林.地空导弹热分离故障树分析[J].江南航天科技,1998(4):10-14.
-
4韩秀荣,王泉水.舰用防空弹药的发展[J].舰载武器,1997(2):32-37.
-
5莫春华,田国辉,李正齐.参与样机研制过程质量保证工作的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04,25(3):22-24.
-
6王绘臣.RCG401型消化弹、烟幕弹改进技术通过部级鉴定[J].国防技术基础,2001(2):31-31.
-
7“非致命性”武器[J].国防技术基础,2003(2):47-47.
-
8南方.美国打造“非致命性”武器[J].海峡科技,2003(1):19-19.
-
9李志学,任化民.长了“眼睛”的制导炸弹[J].科学与文化,1998,0(3):22-22.
-
10非致命武器:光弹枪让目标束手就擒[J].广东公安科技,2008,16(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