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清民国期间三次选举论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咨议局议员选举、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和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分别是由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组织、控制的,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目的。晚清民国期间这三次选举产生的议员和代表不能代表民众,但选举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备,呈现出一定的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三次选举所参与的人口比例梯次增加,最终实现了普选;三次选举过程中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探索和进步。三次选举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每次否定都比前次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内容体现的是社会的探索与进步,但否定中也有传承。三次选举的不同点是否定,相同点就是传承,传承中又有补充和完善。传承就是积累,积累又使选举的法律法规不断走向规范。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而又常常已经忽视的。
作者 刘会军 张雪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72,共8页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夏新华等.《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 2荣梦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 3《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政府公报·法律》.1912年8月,第62页.
  • 4刘会军.北洋军阀政府政治制度新论[J].史学集刊,2001(3):76-80. 被引量:6
  • 5傅怀锋.《试析清末民众的政治参与--基于清末江浙咨议局议员选举的个案研究》[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4,.
  • 6郑民武.论安徽咨议局[J].安徽史学,1992(2):44-49. 被引量:3
  • 7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4).
  • 8曲晓璠.清末东三省咨议局述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0(4):240-245. 被引量:3
  • 9张亦工.第一届国会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6):17-21. 被引量:2
  • 10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92

  • 1叶利军.博士论文《民国北京政府的选举制度》
  • 2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80页.
  • 3《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名称未改正以前,府直隶厅、州以县论》.
  • 4《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政府公报·议会》,第13页.
  • 5政府公报103号.1912-811日.法律[A].叶利军博士论文.民国北京政府的选举制度[D].
  • 6众议院议员选举法[A].政府公报·议会上[Z].
  • 7海城造报选举人名册[N].盛京时报,1912-12-13(6).
  • 8众议院议员选举日期令[A].政府公报·议会上[Z].
  • 9追加众议院议员选举日期令[A].政府公报·议会上[Z].
  • 10新民省议会与众议院初选举揭晓[N].盛京时报,1913-01-07(4).

共引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