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克隆”卡纠纷案件的审判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卡在我国得到积极推广,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新型支付结算工具,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不法分子非法“复制”他人银行卡并盗取银行账户内资金现象的出现,“克隆”银行卡盗取卡内资金所引发的纠纷案件相继高发。2007年至2009年10月,广东法院受理一审“克隆”卡纠纷案件781宗.其中2007年受理38宗,
作者
丁海湖
田飞
机构地区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People's Judicature
关键词
纠纷案件
“克隆”
2007年
审判
电子信息技术
支付结算工具
2009年
银行卡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4
1
[日]森泉章著.《债权总论》第2版,日本评论社1995年版,第261-262页.
2
侯雪梅,黎杰.
“克隆”卡案件中银行的民事责任承担[J]
.法律适用,2009(7):70-72.
被引量:4
3
张光宏,郭敬波.
私人密码使用即为本人行为原则的限制[J]
.人民司法,2009(18):40-43.
被引量:6
4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2):44-48.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孟勤国,刘生国.
私人密码在电子商务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J]
.法学研究,2001,23(2):104-110.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8
1
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课题组,董建军,王美茜,肖亮亮,陈良,周慧.
从发卡银行看银行卡欺诈法律风险的防控[J]
.金融论坛,2010,15(1):39-44.
被引量:4
2
江滢.
银行卡被盗刷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78-81.
被引量:9
3
其木提.
论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的效力[J]
.法学,2013(3):87-95.
被引量:23
4
向林生.
从银行角度看银行卡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2):88-90.
5
马平川,曾玉锋,黄健林.
克隆卡欺诈法律问题浅析[J]
.现代营销(下),2013(4):164-164.
6
褚睿.
银行卡欺诈行为的预防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36-37.
7
丁海湖,田飞.
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审判理念及相关实务问题分析[J]
.法律适用,2014(2):8-12.
被引量:7
8
刘聪.
论本人行为原则效力的限制——以银行卡电子交易行为为视角[J]
.华中人文论丛,2011(1):152-158.
同被引文献
82
1
章戈.
表见代理及其适用[J]
.法学研究,1987,9(6):8-14.
被引量:67
2
刘明祥.
论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4(2):83-87.
被引量:8
3
杨立新,叶军.
论对债权之准占有人给付效力及适用[J]
.中外法学,1994,6(3):25-31.
被引量:16
4
郭立锋.
表见代理与合同诈骗罪[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5):51-56.
被引量:23
5
曾粤兴.
犯罪未遂若干问题研究[J]
.金陵法律评论,2002(2):80-90.
被引量:10
6
吴真.
真伪储蓄合同之辨——储蓄合同效力的考察[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6):96-101.
被引量:2
7
马新彦.
信赖规则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80-89.
被引量:22
8
卢成仁.
ATM机盗刷案民事责任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08(11).
被引量:5
9
张明楷.
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失[J]
.中国法学,2005(5):118-137.
被引量:111
10
苏彩霞,刘志伟.
混合的犯罪概念之提倡——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J]
.法学,2006(3):81-91.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0
1
谢雄雅.
“克隆”银行卡致存款被盗取的责任银行[J]
.人民司法,2011(18):29-31.
被引量:1
2
王雨.
盗[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8):55-55.
3
其木提.
论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的效力[J]
.法学,2013(3):87-95.
被引量:23
4
马平川,曾玉锋,黄健林.
克隆卡欺诈法律问题浅析[J]
.现代营销(下),2013(4):164-164.
5
杨志琼.
权利外观责任与诈骗犯罪——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刑民解读[J]
.政法论坛,2017,35(6):32-45.
被引量:39
6
纪力玮.
论克隆卡纠纷中银行与持卡人责任分担问题[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1):30-36.
7
汪春燕.
浅析银行卡盗刷案件中的多方法律关系[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0(4Z):35-36.
被引量:1
8
宋佳羚.
“克隆卡”纠纷案中的法律关系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6(16).
9
黄薇.
关于克隆卡纠纷案件的法律思考——兼评王永胜诉中国银行南京河西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J]
.中华少年(下),2015,0(8):3-5.
10
徐晨.
论伪银行卡索赔诉讼中要件事实的证明[J]
.司法改革论评,2016(2):124-135.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钱叶六.
表见代理型骗财案被害人的认定与罪名辨析[J]
.政治与法律,2023(1):52-66.
被引量:4
2
李建星.
银行卡盗刷的三层责任分配[J]
.人大法律评论,2021(1):244-266.
被引量:2
3
薛钧文.
“双重诈骗”案件的定性与处理——以“财产损失”为视角[J]
.经济刑法,2019(1):174-187.
被引量:1
4
王腾,蔡道通.
诈骗罪应拒斥“外观主义”——基于个别财产说与整体财产说的双重检验[J]
.江苏社会科学,2021(2):69-81.
被引量:4
5
吴加明.
保险诈骗罪认定中的刑民冲突及其解决[J]
.刑法论丛,2022(3):234-256.
被引量:1
6
蔡颖.
偷换二维码行为的刑法定性[J]
.法学,2020,0(1):124-137.
被引量:36
7
刘丽娜.
闭环双重欺诈行为的司法认定——以贷款担保双重欺诈为例[J]
.西部法学评论,2022(6):55-63.
被引量:1
8
王福友,白静.
论储蓄卡活期账户中持卡人权益的保护——以继续性合同为视角[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9-128.
被引量:1
9
其木提.
论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的效力[J]
.法学,2013(3):87-95.
被引量:23
10
其木提.
委托银行付款之三角关系不当得利——以错误汇款为研究对象[J]
.法学,2014(11):56-64.
被引量:19
1
孙鹤.
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存在的困难与建议[J]
.中国经贸,2009(2):91-91.
2
陈广乌.
探析克隆卡犯罪的最新趋势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2,0(12X):216-217.
3
田维夷.
浅析“克隆”卡争议中的热点法律问题[J]
.特区经济,2009(11):244-245.
4
陈树斌.
谨防“克隆卡”犯罪[J]
.现代金融,2003(4):40-41.
被引量:1
5
储户36万元被克隆卡盗取法院判决银行全额赔偿[J]
.民主与法制,2010(10):60-60.
6
高靖.
对签发空头支票实施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金融会计,2005(10):53-53.
7
宋佳羚.
“克隆卡”纠纷案中的法律关系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6(16).
8
李剑,崔晓丽.
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我国《票据法》——对一场票据纠纷引发的思考[J]
.浙江金融,2009(1):53-54.
9
谢雄雅.
“克隆”银行卡致存款被盗取的责任银行[J]
.人民司法,2011(18):29-31.
被引量:1
10
马平川,曾玉锋,黄健林.
克隆卡欺诈法律问题浅析[J]
.现代营销(下),2013(4):164-164.
人民司法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