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网络媒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蝴蝶”效应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在我国,网络媒介承载着多元文化价值的传播功能,尤其对主流文化思想的传播、传承发挥着作用。然而,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由于网络不良信息介质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强烈冲击,导致未成年人道德行为失范而犯罪。而这种细微的变化所呈现出的"蝴蝶"效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作者 秦冠英 李丹
机构地区 甘肃政法学院
出处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Journal of Hebei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基金 2007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编号:0707B-08) 2009年度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编号:GZF2009XZDLW2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林聚任,等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 2陈伟.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J].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83-88. 被引量:3
  • 3张筱薇.比较外国犯罪学[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6.119.
  • 4[英]莫里森.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M].刘仁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