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实施情况总体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广大教师思想转变的速度未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后的体育课程标准明显体现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某些思想,而广大体育教师们可能并未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和它的课程观,所以,本文欲从教师的角度,与新课改的要求联系起来,探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改革问题。
作者
罗梦龙
吴玉华
机构地区
江西赣南师范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年第3期103-104,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
后现代课程观
中小学
后现代主义教育
体育课程标准
教师思想
课程理论
体育教师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1
阮彩霞.
解构与重构:对后现代课程观的多元解读及评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3X):126-127.
被引量:2
2
史许福.
中国语境下的后现代主义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4):17-19.
被引量:10
3
王玲,周小虎.
后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20-23.
被引量:16
4
崔伟.
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7):76-79.
被引量:12
5
刘佳.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新品质[J]
.江西教育科研,2006(4):57-58.
被引量:6
6
席风.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2-114.
被引量:11
7
周丹.
论后现代课程观及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8):110-111.
被引量:2
8
陈晓云.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3-10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罗秋明.
3S与4R: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7-119.
被引量:7
2
钟启泉.
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J]
.教育研究,2004,25(11):20-26.
被引量:15
3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
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101-104.
被引量:3
4
郭睿.
也谈师生关系的平等性[J]
.上海教育科研,2005(7):10-10.
被引量:4
5
汪霞.
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0):68-72.
被引量:12
6
于慧慧,刘要悟.
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些许质疑[J]
.教育科学论坛,2005(10):14-17.
被引量:10
7
李惠玲.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7-258.
被引量:6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8.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学会生存[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共引文献
53
1
严明.
教育语言学:后现代教师语言观的博弈视阈[J]
.语言学研究,2019(2):27-36.
2
陈瑾.
我国艺术课程改革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契合[J]
.时代文学,2009(2):205-205.
3
徐维.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
刘传进.
论现代高等体育教育理念的后现代凸显[J]
.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60-62.
5
石湘娥.
面向生态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解[J]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00-201.
被引量:2
6
苏兰,苏春.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刍议——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J]
.科教文汇,2008(18):14-14.
被引量:1
7
李晓光,梁鸿云.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阴山学刊,2008,21(5):121-123.
8
潘平亮,万梅.
论非主体性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J]
.教育与职业,2009(5):176-177.
被引量:3
9
陈瑾.
从后现代教育观审视基础教育艺术课程观[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1):106-107.
10
余燕黎.
浅谈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启示[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4):192-1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纪国和,张作岭.
关于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关系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5(12):25-28.
被引量:24
2
杨国宽,韩丹.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76-78.
被引量:8
3
许锋华,岳伟.
课程即过程——关于过程课程观内涵的诠释[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53-56.
被引量:11
4
许锋华.
过程课程观的实践诉求[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8(3):7-9.
被引量:2
5
程冰.
对建立人化——整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62-65.
被引量:4
6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
.体育学刊,2012,19(1):78-81.
被引量:24
7
郭晓明.
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2):27-31.
被引量:47
8
徐向荣,刘昀.
试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1):93-95.
被引量:5
9
霍俊,彭国强,舒盛芳.
沪与台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4):92-96.
被引量:7
10
王磊.
“中国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
.科技视界,2017(3):132-1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张雷.
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70-74.
被引量:13
2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张雷.
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1-2.
被引量:2
3
李珂.
守正创新: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
.运动精品,2020,39(11):16-17.
被引量:1
4
王蒙,何晶莹.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
.青少年体育,2023(10):127-12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孙习军.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回归途径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4):101-103.
被引量:1
2
李万虎,钟霞.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追溯与风险应对反思[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95-100.
被引量:29
3
李亚娇.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影响因素及其风险规避[J]
.运动,2013(7):7-8.
被引量:2
4
周红伟,傅钢强.
构建我国高校户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74-79.
被引量:9
5
许智勇.
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初探[J]
.运动,2014(17):85-86.
被引量:2
6
袁夕坤.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风险的控制及应对策略[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6):118-121.
被引量:10
7
袁磊,赵鲁南,杨婷.
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研究追溯与风险应对反思[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6):5-7.
被引量:3
8
孙佳剑,井红艳,李良胤,李明慧.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世界,2015(10):114-116.
被引量:5
9
艾安丽.
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进展[J]
.运动,2016(14):63-64.
10
李彩秀.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才智,2016,0(35):62-62.
被引量:1
1
石燕君.
中国教育“后”了吗——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教育现状[J]
.成功,2008(9):283-283.
2
谢似平,李映兰,梁莉.
生成性教学理念对临床护理教育的启发[J]
.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24(5):1395-1396.
被引量:4
3
刘晓波,曹慧英.
后后现代主义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性解读(二)[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2):60-62.
被引量:3
4
高华伟,宋静静.
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55-57.
被引量:9
5
吕耀中.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94-97.
被引量:6
6
刘晓波.
后后现代主义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性解读(一)[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1):62-64.
7
刘晓波,姚群民,王本余.
后后现代主义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性解读(三)[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3):65-69.
被引量:3
8
吴迪.
从现代主义走入后现代主义的教育[J]
.学海,2015(6):162-165.
被引量:1
9
龚晓林.
课程:“跑道”变“在跑道上跑”——解读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6(2):50-53.
10
龚晓林.
课程:“跑道”变“在跑道上跑”——解读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16-118.
被引量:4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