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昆明市物质积累基础评价及其空间结构差异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选取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程度和经济水平等指标构建了区域发展的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质积累基础评价模型对昆明市的物质积累基础水平以及其空间结构分异进行了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物质积累基础水平的政策建议。
作者
唐郑宁
骆华松
周向科
机构地区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2,共4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61003)
关键词
物质积累基础
评价模型
空间分异
昆明市
分类号
F224.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
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 促进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研究报告[J]
.人口研究,2008,32(3):1-14.
被引量:31
2
方忠权,丁四保.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J]
.地理科学,2008,28(4):483-487.
被引量:60
3
吕斌,孙莉,谭文垦.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53-58.
被引量:62
4
魏心镇,林亚真.
国土规划的理论开拓——关于地域结构的研究[J]
.地理学报,1989,44(3):262-271.
被引量:19
5
彭震伟.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8.
6
吴小波,曾铮.
“圈层”经济结构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理论的分析框架[J]
.产业经济研究,2007(2):47-56.
被引量:12
7
叶强,鲍家声.
论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发展模式优化——长沙城市空间演变剖析[J]
.经济地理,2004,24(4):480-484.
被引量:29
8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 Developed Regions[M]. London: Duekworth, 1957.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张京祥,吴启焰.
试论新时期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J]
.经济地理,2001,21(5):513-517.
被引量:36
2
方相林,焦士兴,张喜旺.
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15-118.
被引量:11
3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5(2):35-39.
被引量:6
4
刘卫东,陆大道.
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J]
.地理学报,2005,60(6):894-902.
被引量:84
5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6,61(6):585-592.
被引量:111
6
徐晓霞.
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98-102.
被引量:20
7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
.人口研究,2007,31(1):1-10.
被引量:172
8
高桂凤,武红丽,张生瑞.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1):90-92.
被引量:12
9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被引量:642
10
毛汉英,方创琳.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地理学报,1997,52(1):1-9.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208
1
孟祥林.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下豫北安鹤濮城市团发展对策[J]
.郑州师范教育,2019,0(6):22-30.
被引量:1
2
鲁春阳.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进分析及趋势探讨——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6):46-47.
3
李廷芳.
地域系统理论与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2):92-99.
被引量:13
4
李璐璐,黄贤金,钟太洋.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02-205.
被引量:6
5
周国华,贺艳华.
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2006,61(11):1171-1180.
被引量:116
6
尹惠斌.
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住宅区位选择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92-94.
被引量:2
7
陈群元,喻定权.
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规划师,2007,23(7):72-75.
被引量:9
8
袁中金,谢心安.
论区域开发的基础理论[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0(4):82-87.
9
高迎春,佟连军,尹君.
石家庄城市土地利用增长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6):18-24.
被引量:3
10
王利,韩增林,李博.
基于VM-MapInfo的区域开发强度测算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08,28(6):736-741.
被引量:7
1
宋建业.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物质积累问题的探讨:兼论当前企业改革的若干深层问题[J]
.有色金属工业,1995(10):5-12.
2
冯丽霞.
经济增加值指标在评价国有企业经营业绩中的运用浅探[J]
.财会月刊(合订本),2001(24):19-20.
被引量:3
3
谭玲.
浅议以“人本管理”为中心增强企业凝聚力[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5):357-358.
4
赵兵,杜黎明.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地区企业文化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9X):54-55.
5
孟福江.
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1):123-123.
被引量:1
6
张陶新,周跃云,张旺,赵先超.
株洲市低碳发展的基础评价[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67-71.
被引量:4
7
李涛,刘晓彦.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00-102.
被引量:5
8
代婉莹,宗跃光.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空间结构分异特征研究[J]
.河南科学,2010,28(2):226-230.
被引量:10
9
潘三毛.
新疆存在“资源诅咒”吗[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65-67.
被引量:1
10
梁波,李乖琼.
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分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9):98-103.
统计与决策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