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闲暇生活与教师德性之提升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闲暇生活以其自由与和谐的本质与个体德性的根本发展指向相一致,闲暇生活的质量对于教师德性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教师的闲暇生活存在时间缺乏、质量缺失以及意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对教师德性的发展造成了损害。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师闲暇教育的制度建设,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休闲的价值,保证教师闲暇生活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师德性的提升。
作者
申明
机构地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3,共4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闲暇生活
教师德性
教师专业发展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18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1
孙彩平,贾长胜.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J]
.中国德育,2006,1(7):22-24.
被引量:14
2
孙志麟.师资培育制度变革下职前教师的专业认同.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2001,(2).
3
孙钰华.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70-73.
被引量:53
4
毛美娟.
管理的智慧(续10)——“闲暇生活”专业化[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05(11):24-24.
被引量:1
5
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132、137.
6
黎琼锋.
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的共生关系[J]
.中国德育,2008,3(2):25-29.
被引量:3
7
杰弗瑞·戈比 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
郑新蓉.
教师的阶层身份、社会功能与专业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师的研究[J]
.教育学报,2005,1(3):30-34.
被引量:18
9
顾晓鸣.休闲不是“丁作”的对立面[N].报刊文摘,2006-05-1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郄海霞.
教师自我认同心理探析[J]
.湖南教育(上旬)(A),2003,0(14):18-20.
被引量:15
2
檀传宝.
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
.教育研究,2005,26(1):48-51.
被引量:201
3
李素华.
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
.兰州学刊,2005(4):201-203.
被引量:107
4
杨跃.
关注教师职业自我认同的教师教育[J]
.教育科学论坛,2006(7):59-60.
被引量:12
5
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7
凯文.哈利斯(Kevin.Harris) 唐宗清翻译.教师与阶级—马克思主义分析[M].台北:桂冠图书,1994..
8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9
吉姆·麦盖克根.文化民粹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8.
10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0.
共引文献
218
1
郭月芳.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与提升路径[J]
.学园,2020(17):77-78.
被引量:1
2
包声飞,郭晓春.
人格特质与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4(8):69-72.
3
张颐熙,刘娇蕾,汤毅佑.
教育“双减”政策与初中教师角色变化研究——以上海市M区为例[J]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3(1):154-171.
4
马欣.
加强教师职业认同建设探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107-108.
被引量:3
5
武秀霞.
从依附者到行动者——关于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学术月刊,2014(3):69-73.
被引量:4
6
彭伟强.
我们离专业自主有多远?——一项基于发达地区高职英语教师的调查[J]
.中国外语教育,2013,6(3):35-44.
7
刘翔.
试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休闲[J]
.学术论坛,2004,27(5):43-46.
被引量:5
8
梁若雯.
对浙江省高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6):61-64.
被引量:5
9
张玉勤.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休闲[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96-98.
被引量:9
10
朱志勇.
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6):90-9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乔卉,裴淼.
中小学教师的时间困境——基于T市中学教师的混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6):76-82.
被引量:27
2
崔红英,蒋红斌.
幸福:教师职场的可能生活及其实现[J]
.学前教育研究,2009(2):22-25.
被引量:6
3
孙彩霞.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1):6-8.
被引量:3
4
周大众.
论教师幸福生活的实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4):142-144.
被引量:3
5
郑春霞,陶伟.
国外闲暇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所反映的学术动态[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17-21.
被引量:3
6
杨化冬,时勘.
教改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影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40-46.
被引量:12
7
刘洁.
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5-22.
被引量:80
8
马娟,陈旭,赵慧.
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23-28.
被引量:26
9
禹旭才.
师德教育:化师道为德性[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8):124-128.
被引量:21
10
赵虹元.
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21-24.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11
1
钟爱华.
浅谈教师德性的养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33-33.
被引量:2
2
江玉印,张劲松,张英彦.
教师闲暇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J]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77-79.
3
申明.
闲暇生活与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7):33-35.
被引量:1
4
赵辉.
教师闲暇生活相关研究的综述[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2):7-8.
被引量:1
5
杨建朝,易连云.
当代教师德性研究述评[J]
.中小学德育,2014(1):28-33.
被引量:3
6
张曼舒.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议题与动向[J]
.亚太教育,2015,0(26):25-26.
7
吕洪刚.
教育治理视角的师德建构理论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2017(12):12-15.
被引量:1
8
李清雁.
论教师德性的本质及养成[J]
.教师发展研究,2018,2(1):62-67.
被引量:1
9
王等等,宋美瑾.
我国教师生活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1):58-64.
10
张家军,何心玥.
教师负担的社会时间结构分析及治理路径[J]
.教育学术月刊,2023(7):11-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祖文英.
自律、自励、自省,拥有教师德性——谈谈对教师德性的认识和思考[J]
.教师,2015,0(17):119-119.
2
张曼舒.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议题与动向[J]
.亚太教育,2015,0(26):25-26.
3
宋业宁,冮勇.
警察闲暇生活方式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效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29(4):122-128.
被引量:1
4
张磊.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发展与反思[J]
.中国德育,2018,0(20):34-40.
5
王等等,宋美瑾.
我国教师生活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1):58-64.
6
齐学红.
主位文化视角下的师德建设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2):10-15.
被引量:1
7
程现昆,王楠.
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三重路径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2):62-64.
被引量:1
8
徐继存,徐宁霞.
朝向美好教学生活的教师时间:困境与重建[J]
.教育学术月刊,2023(10):3-12.
被引量:3
9
夏婧,张益菡,王默.
幼儿园教师领导力及其与组织文化的关系[J]
.教育学术月刊,2023(11):43-49.
10
孙波,杨清溪.
乡村教师技术吸纳的内涵、困境与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24(2):86-92.
被引量:1
1
刘琼.
以有梯度的问题为学生达标和差异发展指向[J]
.四川教育,2008(7):61-61.
2
向纯,石鸥,韩艳梅,陈夫义,阳红珍.
“走班”与“选课”大家谈[J]
.基础教育课程,2009(12):9-10.
3
陈明霞.
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及对现代大学的启示[J]
.科教文汇,2013(19):30-30.
4
潘健.
论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师范教育,2002,0(4):3-5.
被引量:3
5
杨向阳.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普教系统历史名师培养探讨[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8-32.
被引量:1
6
杨向阳.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普教系统历史名师培养探讨[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0,0(8):55-60.
7
徐杰.
学校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指向[J]
.学校管理,2009,0(1):6-6.
8
熊小平.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4):91-93.
9
雍晓燕.
课堂需要不一样的声音[J]
.四川教育,2015,0(11):30-30.
10
洪志忠.
均衡发展:未完成的教育现代化[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5,0(11):1-1.
教育科学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