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朝聘会盟、应对酬酢每每赋诗以见其志。"赋诗断章"是春秋时期主要的用诗方法,也即是断取古人已有之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时人讽诵旧章的意义上说,赋诗承载着强烈的崇古意识,赋诗者不仅具备有深厚的《诗》学修养,又有具体摹拟古诗的实践。只是赋诗与仪式文化的密切关联性限定了赋诗者进一步创造的空间和自由,但赋诗断章在"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完成了对古诗摹拟的蒙昧状态,赋诗者大胆地学习和摹拟《诗》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拟古创作,对后世拟古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朝聘会盟、应对酬酢每每赋诗以见其志。"赋诗断章"是春秋时期主要的用诗方法,也即是断取古人已有之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时人讽诵旧章的意义上说,赋诗承载着强烈的崇古意识,赋诗者不仅具备有深厚的《诗》学修养,又有具体摹拟古诗的实践。只是赋诗与仪式文化的密切关联性限定了赋诗者进一步创造的空间和自由,但赋诗断章在"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完成了对古诗摹拟的蒙昧状态,赋诗者大胆地学习和摹拟《诗》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拟古创作,对后世拟古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左传;赋诗断章;诗学修养;摹拟;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98-100,29,共4页
Hundred Schools In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