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放眼世界顶级的大城市,大多都是一流的港口或临港城市,如纽约、东京、鹿特丹,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一个城市,上海也因其优越的港口地位,挤身国际大都市行列,傲视其他国内城市。多年来,对于有港的城市来说,海洋是一条通往世界的大道;对于无港的城市来说,海洋则是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其实,内陆与沿海的真正差别,并不是地理环境所致的地位不等,而是"海洋"开放意识和发展方式。今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元年",也是成都扩大开放年。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该如何真正融入国际大舞台,拥有自己的全球视野?这需要一个高瞻和创新的考量,需要一种发现的眼光。"当代的中国是一个岛屿。尽管它并没有被海洋所环绕(只有它的东侧边境濒临大海),但与中国接壤的地形事实上从任何方向上都很难以横越……"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创立者乔治·弗里德曼这样形象化地表述他对中国地缘面貌的理解,并且指出,在经济上,"对外封闭的中国其弱点就是贫困。……为了中国的繁荣,它必须从事贸易。"我们可以将这一"难以横越"的青藏高原看成抽象的"中国西海",而成都所处的位置尤为险要:它是突出于"西海"中的半岛(四川盆地)上的大都市,"成都港"不仅是抵达中亚从而进入欧洲的最近港口,也是联系印度和南亚的最近港口。成都跨"海",超越"借船出海",成为成都这座内陆城市独特的开放之路。如果说将成都置入"海港"式的外向型国际区域联动中,是一种假设和畅想,那我们就不能忽略成都本身的巨大的消费市场,启动内需是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也是成都作为内陆城市缩短现实差距的现实之路,立足自身、认清自己,这在思想上不能不说也是一次"跨海"之举。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10年第3期52-65,共14页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