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转型期的消费者心理干预机制研究——以“四川广元蛆虫柑橘事件”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明显的转型期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以四川广元发生的"蛆橘事件"所引发的全国性的柑橘销售危机为例,对消费者的心理干预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
吕宁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
出处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消费者心理
干预机制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宋谦.
转型期社会浮躁心态的剖析及防治[J]
.党政干部论坛,2007(9):31-32.
被引量:4
2
贾玉娇.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
.兰州学刊,2008(4):102-106.
被引量:14
3
刘玲玲.
社会转型的类型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J]
.教学与研究,1997(4):14-16.
被引量:5
4
包晓.
论政府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2):11-1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李学勤.
《周易》与中国文化[J]
.周易研究,2005(5):3-7.
被引量:3
2
沈原.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
.社会学研究,2006(2):13-36.
被引量:358
3
张维平.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7-17.
被引量:35
4
田毅鹏.
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J]
.江海学刊,2007(1):118-124.
被引量:37
5
贺新元.
现代性的当代考察与第三世界发展[J]
.泰山学院学报,2007,29(1):5-7.
被引量:1
6
杨冬雪.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2006.
7
许宝强;汪晖选.发展的幻象,2000.
8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2004.
9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1990.
10
[美]帕森斯 著,梁向阳.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27
1
付杨.
在维稳工作中嵌入心理干预机制的思考——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J]
.文化学刊,2021(6):243-245.
2
郑雅宾.
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构建[J]
.山东教育,2020(33):85-88.
3
张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群的心理影响及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S1):45-48.
被引量:11
4
郭雪莹.
从风险社会理论看民生保障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文化自觉性[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456-457.
5
胡卫,朱利霞.
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重构的战略选择[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72-79.
被引量:5
6
李德,郝秋华.
断裂与弥合——社会转型理论及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反思[J]
.党政干部学刊,2008(8):60-62.
被引量:4
7
李德,郝秋华.
断裂与弥合——社会转型理论及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反思[J]
.甘肃理论学刊,2008(5):81-85.
8
文荣康.
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28-4630.
被引量:27
9
康新,李明贤.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非物质补偿问题[J]
.保险研究,2009(3):57-60.
被引量:2
10
姜启军,苏勇.
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与伦理决策分析[J]
.商业研究,2009(12):9-1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6
1
谢庭晃.《论日本法上名誉毁损罪之立法变迁与言论自由》,载《刑事法学之理想与探索:甘添贵教授六秩祝寿论文集》(第二卷),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242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统计资料,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505629/n11506323/n11512423/n11512603/n11930035/15530301.html,2013年11月11日访问.
3
刘仁文.《解决口袋罪立法司法须并进》,载《检察日报》2008年5月10日.
4
陈珊珊.
论诽谤罪的价值抉择与检验逻辑——以彭水诗案为发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1):52-59.
被引量:16
5
于同志.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J]
.人民司法,2008(14):53-58.
被引量:5
6
戴激涛.
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J]
.法学,2008(11):40-52.
被引量:53
7
朱娟.
光与影的交错——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人肉搜索”[J]
.法治研究,2009(2):60-64.
被引量:7
8
赵秉志,彭新林.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范围如何确定-对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但书规定的理解[J]
.法学评论,2009,27(5):129-133.
被引量:32
9
唐煜枫,王明辉.
论言论自由的刑法保障——一个罪刑法定视野的关照[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2):80-86.
被引量:6
10
孙晓伟.
试论公安机关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创新[J]
.公安研究,2011(8):22-2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李会彬.
网络言论的刑法规制范围——兼评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
.法治研究,2014(3):78-85.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袁祥境.
互联网言论的刑法规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0(2):92-93.
2
曹莉.
浅析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以近年来部分司法解释为讨论范本[J]
.金陵法律评论,2022(1):302-324.
3
戴津伟.
网络谣言入罪的认定及其社会危害性[J]
.重庆社会科学,2014(11):102-109.
被引量:6
4
李琪,陈莉.
网络言论犯罪的刑法规制[J]
.人民司法,2014(23):50-53.
被引量:1
5
王博,姜瀛.
论网络言论失范下《刑法》介入的向度与限度[J]
.净月学刊,2015(1):90-94.
被引量:2
6
程林颖.
网络诽谤次数若干问题探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1):69-73.
被引量:2
7
宋淳桐.
网络言论的刑法规制[J]
.传承,2015(3):100-101.
8
黄相海.
对司法解释关于“公共场所”“辱骂、恐吓”认定之质疑[J]
.青年与社会,2015,0(7):90-91.
9
柴高.
网络失范言论的刑法规制[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6):68-68.
10
耿亮.
论对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8-20.
被引量:2
1
王雅芹.
中国社会的信用缺失与重建[J]
.高校社科信息,2004(2):18-21.
2
毛建儒,金文玲.
简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J]
.理论探索,2001(6):11-12.
被引量:1
3
戴珊珊.
设计心理学在广告中的运用[J]
.包装工程,2005,26(4):202-204.
被引量:8
4
张鸣谦.
热烈祝贺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五十周年[J]
.中国天主教,2001(1):22-22.
5
李碧华.
度假之蛆[J]
.视野,2012(4):89-89.
6
姚宁.
论消费者的心理与营销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9(16):60-60.
被引量:3
7
刘红菊.
消费心理与广告诉求[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2).
8
胡晓阳,李兵.
浅谈在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J]
.中国电子商务,2012(24):238-238.
9
李梅,郑洁珠.
逛超市心理探析[J]
.大众心理学,2000(4):26-26.
10
恶心的蛆为什么能给人疗伤?[J]
.小学时代,2010(7):34-34.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