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分子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的作用机理、质量控制和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关于中药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更成为热门课题之一。但是,中药所含成分极其复杂,而传统的中药化学质量评价方法又很难全面评价药材的品质。故导致我国中药走向世界困难重重。
作者
谢琦敏
方哲
叶忠伟
机构地区
浙江省龙泉市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分子生物技术
现代化
中药
鉴定
发展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9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6
1
吴修红,王喜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中医药学报,2004,32(2):21-22.
被引量:4
2
陈振德,陈志良,侯连兵,许重远,郑汉臣.
榧子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J]
.中草药,2000,31(5):377-379.
被引量:16
3
王晓涛,朱文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品质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6):50-54.
被引量:5
4
孙亦群,方洪,徐秋英,邓慧怡.
用PCR方法鉴别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J]
.中药材,2000,23(12):748-749.
被引量:4
5
丁建弥,万树文,梅其春,邵永平.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鉴定野山人参[J]
.中成药,2001,23(1):3-5.
被引量:34
6
刘春生,阎玉凝,卢建秋,陶文静.
混伪品对菟丝子RAPD结果的影响研究[J]
.中药材,2000,23(5):256-258.
被引量:10
7
吴平,周开亚,张朝晖,徐珞珊.
海马类药材的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研究[J]
.药学学报,1998,33(3):226-233.
被引量:49
8
孟兆珂,乔致芬,丁晓明,杨文莲,闫振国.
中药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14-15.
被引量:2
9
刘塔斯,林丽美,肖冰梅,潘清平,周小江.
RAPD技术鉴别商品药材前胡及其亲缘关系[J]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38-1840.
被引量:8
10
范秀娟,郭姣,杨国柱,罗朵生.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92-59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6
1
曹晖,小松かつ子.
6种川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绿体trnK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及其分子鉴定(英文)[J]
.药学学报,2003,38(11):871-875.
被引量:13
2
刘忠权,郝明干,王加连.
应用位点特异性引物鉴定白花蛇舌草[J]
.中药材,2004,27(7):484-487.
被引量:8
3
傅大煦,张辉,陈纹,苏雪,孙坤,陈家宽.
新疆药用桑树9个栽培群体的RAPD分析[J]
.中草药,2004,35(9):1053-1056.
被引量:12
4
罗恒,王和勇,孙敏.
应用RAPD快速鉴别中药材海风藤及其替代品[J]
.中医药学报,2004,32(5):33-36.
被引量:9
5
周晔,杨湘龙,张攻,高翔,王润玲,姚智.
八仙山产黄精和玉竹的鉴定[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3):361-364.
被引量:10
6
崔京华,吴志奎,陈双厚,姜葆华,刘凤云,黄霞珍,陈朝,何忠效,危巍.
中国神方补肾生血药抗衰老分子机理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2):25-27.
被引量:10
7
周延清,景建洲,李振勇,张宝华,贾敬芬.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地黄种质遗传多样性[J]
.遗传,2004,26(6):922-928.
被引量:71
8
王广良,陈成彬,高建明,倪虹,王同顺,陈力.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微阵列在中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0-54.
被引量:13
9
范俊安,邱宗荫,夏永鹏.
从药用石斛研究进展看生药学的发展趋势[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5):61-65.
被引量:5
10
胡汛,陈万源.
蒽环类药物在多药抗药细胞株K562r细胞内的积聚、滞留与外排[J]
.中国药理学报,1994,15(3):275-27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90
1
刘秋鸣,张帆.
从肾论治绝经期综合征[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0(24):199-200.
被引量:2
2
乃比江·麦图荪,布海丽切穆·阿巴拜克日,海巴尔·古迹艾合买提.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维吾尔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维文),2014(3):63-68.
3
付萍萍,郭怀忠,刘敏芳,孙贺英.
现代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药材,2001,24(7):537-541.
被引量:2
4
刘利萍,刘建,陈海丰.
中药菟丝子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1,24(11):839-843.
被引量:16
5
黄娅琳,黄群,周用武.
DNA 12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在野生动物毛发样本鉴定中的应用[J]
.四川动物,2006,25(3):478-480.
被引量:3
6
董冰峰,方肇勤,施建蓉,刘晴,吴中华.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S1):122-125.
被引量:15
7
钱会南,胡雪琴,沈丽波,吴海霞.
健脾与补肾对脑内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1):30-32.
被引量:3
8
曾茂贵,纪莎.
功能基因组学及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S1):98-101.
被引量:1
9
周小亮,笪贤流.
效用、偏好与制度关系的理论探讨——反思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稳定之假设[J]
.学术月刊,2009,41(1):75-85.
被引量:26
10
刘玉萍,曹晖,小松かつ子,毕培曦.
DNA Profiling in Authentication of Panax Plants and Drugs:A New Approach to Old Problem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1,7(3):229-234.
同被引文献
88
1
侯敏芳.
分子生物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29-430.
被引量:6
2
韩凤梅,蔡敏,陈勇.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研究现状[J]
.分析科学学报,2004,20(6):647-651.
被引量:25
3
杨锡仓.
5种中药材的伪品识别经验介绍[J]
.甘肃中医,1994,7(1):43-43.
被引量:3
4
陈竺.
系统生物学——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J]
.世界科学,2005,27(3):2-6.
被引量:69
5
唐斌,刘江,刘艳萍,张青,邹静.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与中药现代化[J]
.西南国防医药,2004,14(6):639-642.
被引量:5
6
杨志刚,陈阿琴,俞颂东.
三七药理研究新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4):59-62.
被引量:226
7
张爱民,常莉,薛建平.
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9):645-649.
被引量:43
8
范俊安,王继生,夏永鹏,邱宗荫.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新药研究的影响[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5(1):36-40.
被引量:3
9
王玉华.
核磁共振氢谱(^1HNMR)指纹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3):215-217.
被引量:5
10
客绍英,张胜珍,郭月霞.
菘蓝组培过程中细胞组织学观察[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17-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刘洋,张丽华,薄艳.
鹿鞭线粒体DNA指纹鉴定[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112-113.
被引量:2
2
程春松,彭代银,黄和平,郭友平.
菘蓝育种研究现状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4):84-87.
被引量:1
3
赵洋,段承俐.
三七种子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42-45.
被引量:1
4
廖海洲.
中医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意义[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141-142.
5
邹慧琴,李硕,邢姝,刘勇,王耘,林辉,闫永红.
电子鼻技术结合MLP网络对不同贮藏时间西洋参的鉴别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683-1685.
被引量:12
6
海丽萍,李世林.
现代中成药临床使用问题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7):235-235.
7
胡秀华,王如峰,赵丕文,杨向竹,唐炳华,王媛媛.
现代生物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95-197.
被引量:6
8
任耀彬.
在中药鉴定中分子生物技术的运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1):223-223.
9
孟军,戚颖欣.
中药发展前景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234-234.
10
朱学广,刘香,刘维炎.
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及分析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64-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王晓宇,赵军宁,吴萍,郭俊霞,张松林,李青苗,华桦.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川姜黄整体气味与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
.中药材,2019(12):2850-2855.
被引量:7
2
何微微,黄得栋,韦翡翡,吕蓉,晋玲.
中药材有效期研究方法探讨[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20,0(1):87-92.
被引量:3
3
刘洋,张丽华.
市售鹿鞭的DNA指纹鉴定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2):50-51.
被引量:2
4
周亭亭,于文静,李明成,王冰梅,张丽华.
川贝母DN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评价[J]
.中国药学杂志,2014,49(6):501-504.
被引量:13
5
贾莹,李菁,尹爱宁,佘靖.
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4,34(11):1093-1095.
被引量:11
6
郑景辉.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J]
.吉林中医药,2015,35(2):187-190.
被引量:13
7
郑锐东,姚啟聪,廖鹏,吴漫晔.
三七根部总R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5):183-186.
被引量:1
8
赵皓.
生物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及分析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91-292.
被引量:5
9
范雅婷,刘胜.
毛白杨α-纤维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J]
.林业科技,2015,40(5):21-25.
被引量:2
10
曾东.
浅谈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6,0(3):20-21.
1
张淑英.
基层医院中药发展现状分析[J]
.中外医疗,2011,30(4):190-190.
被引量:1
2
王志诚.
阳泉市1989—1992年食品卫生和肠道传染病综合评价[J]
.山西预防医学,1998,7(3):184-185.
3
郑颐.
卫生保健质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比较[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1):70-72.
被引量:1
4
任朝霞,阎毅.
中小医院病理科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4):412-413.
5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和平眼科医院调研时强调: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推动中医中药发展[J]
.家庭用药,2010(6):40-40.
6
张勤.
浅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的关键环节构建[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901-11902.
被引量:5
7
国天义,汪竟成,徐东岚,杜华荣,黄仲军,傅克勤.
安徽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7):440-442.
被引量:1
8
转基因食品,你愿意吃吗[J]
.健康必读,2013(12):22-25.
9
桑尼.
说说转基因食品[J]
.人人健康,2013(18):26-27.
10
李荣成,杨进业.
预防性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J]
.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122-124.
北京中医药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