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宋之争与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的重建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中叶的汉宋之争是曾国藩古文理论形成的一个深刻背景。乾嘉以降,桐城派古文广受汉学家批评。汉学家责难程朱理学为孔门异端,推崇骈文为古文正统,嘲讥桐城文人空疏不学。这些批评无异于对桐城"义法"进行全面否定。汉学派挟其显学之势使嘉道时期的桐城派陷入困境。曾国藩古文从桐城派入手,但他在继承桐城堂庑的基础上,又广泛吸取汉学家的批评意见,从而对桐城文论进行了一番较大创新和改造。具体做法是:对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要素进行内容修正,同时添加"经济"之学。在义理上,曾氏坚守宋学信仰,同时吸纳汉学,调和汉宋;在考据上,曾氏重视研究历史兴衰治乱之源、制度因革之要,归旨于经世;在辞章上,推崇骈散兼行,追求雄直之气。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兼采并扬弃汉宋,是汉宋学派由长期的对立冲突走向调和兼容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使咸同时期的桐城派得以复兴,同时促成了湘乡文派的崛起,在晚清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
作者 武道房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 1凌廷堪.《书唐文粹后》,《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90页.
  • 2《致刘蓉》,《曾国藩全集·书信》(一),第612页.
  • 3《复姚姬传先生书》,《校礼堂文集》第319页.
  • 4章学诚.《又与朱少白书》,见《章学诚遗书·补遗》,第61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 5《重刻茗柯文编序》,《曾国藩全集·诗文》,第323页.
  • 6《朱慎甫遗书序》,《曾国藩全集·诗文》,第222-223页.
  • 7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47页.
  • 8.《谕纪泽》[A]..《曾国藩全集·书信》(一)[C].,.第1393页.
  • 9.《圣哲画像记》[A]..《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三[C].,..
  • 10.《送周荇农南归序》[A]..《曾国藩全集·诗文》[C].,.第162页.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