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经济学研究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态经济学的深入研究需要明确其学科属性和基本假定。明确生态经济学的学科属性是培养生态经济人才、进行生态经济思想交流的前提。生态经济学应界定为经济学,这是由生态经济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生态经济学也必须明确人性假定,通过科学确定人的属性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明确人性假设以建立科学的行为规范。
作者
赵金龙
董谦
王军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共4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学科性质
经济人
生态人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李怀政.
“生态经济学”词义原考及其内涵透析[J]
.江苏商论,2006(12):149-151.
被引量:2
2
戴锦.
生态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4):26-28.
被引量:5
3
赵成美.
论生态经济学主流化的障碍[J]
.生态经济,2007,23(8):46-51.
被引量:5
4
王朝全.
论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J]
.软科学,2003,17(3):66-68.
被引量:4
5
陈泉生,何晓榕.
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J]
.现代法学,2009,31(2):101-108.
被引量:7
6
苏胜利.
环境法“生态人”人性预设之否定——基于西方法律人性预设演进的视角[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5):70-77.
被引量:2
7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
8
亚当·斯密.《国富论》[M].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S.R.乔德赫瑞,黄列.
与代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权的基础[J]
.环球法律评论,1998,20(3):10-23.
被引量:27
2
王曦.
论国际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J]
.法学评论,1998,16(3):73-78.
被引量:31
3
佘正荣.
生态发展:争取人和生物圈的协同进化[J]
.哲学研究,1993(6):18-25.
被引量:12
4
易骆之,黄安国.
环境法的基本假设[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68-70.
被引量:2
5
王忠锋.
关于生态经济学的前提性思考[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22(4):17-21.
被引量:2
6
唐忠辉,余海燕.
以自由的名义保护环境——兼论阿马蒂亚·森的发展观[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
被引量:2
7
何平,詹存卫.
环境安全的理论分析[J]
.环境保护,2004,32(11):53-57.
被引量:16
8
周立华.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J]
.自然杂志,2004,26(4):238-241.
被引量:33
9
周林彬,黄健梅.
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J]
.学术研究,2004(12):63-72.
被引量:37
10
石田.
评西方生态经济学研究[J]
.生态经济,2002,18(1):46-4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7
1
邵绘春,厉伟,诸培新.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分析[J]
.生态经济,2009,25(2):112-115.
被引量:4
2
覃展辉,唐汇龙.
论提高我国企业家队伍素质[J]
.东南亚纵横,2005(8):76-79.
3
E.A.里格利,俞金尧.
探问工业革命[J]
.世界历史,2006(2):61-77.
被引量:10
4
王振华.
“泛经济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2):51-54.
5
郑娟,梁捷.
中国经济调查与中国经济学的兴起:1927~1937[J]
.社会科学战线,2008(1):65-75.
被引量:12
6
马淑芳.
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价值与模式[J]
.南京社会科学,2008(11):80-85.
被引量:1
7
刘秀光.
货币定义的模糊性与货币政策的着力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条件下货币本位的选择问题[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6):73-77.
8
李永红,胡大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式定位[J]
.求索,2008(12):92-94.
9
姜亦华,唐敦挚.
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433-437.
被引量:1
10
方大春,张敏新.
生态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继承与定位[J]
.经济问题,2009(9):4-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4
1
杨虎涛.
两种不同的生态观——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与演化经济学稳态经济理论比较[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735-740.
被引量:4
2
张连国.
生态生产力:自然生态生产力与生态理性经济人的生态治理能力的协同[J]
.生产力研究,2008(16):40-44.
被引量:8
3
蔡文春,杨德刚,杨永平.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墨玉县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z1):28-32.
被引量:4
4
贾根良.
演化经济学与达尔文主义:文献述评[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2):184-196.
被引量:8
5
刘兴元,王锁民,郭正刚.
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24-631.
被引量:42
6
戴锦.
生态经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科学.经济.社会,2004,22(4):26-28.
被引量:5
7
袁本朴,袁晓文,李锦.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J]
.民族研究,2001(2):31-39.
被引量:9
8
马永欢,樊胜岳.
沙漠化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分析——以民勤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90-596.
被引量:34
9
杨世琦,高旺盛,隋鹏,陈源泉,许翠.
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67-70.
被引量:24
10
刘彦随,靳晓燕,胡业翠.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以陕西绥德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38-74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张氦铟.
论工业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协同发展[J]
.商业时代,2012(28):124-125.
2
刘琳,贾根良.
生态经济学的演化特征与演化生态经济学[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1):56-62.
被引量:1
3
胡江霞.
生态经济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5):66-72.
被引量:3
4
田玉川.
生态经济的人性假设研究[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18(19):108-109.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珂.
分歧还是融合:制度主义与生态经济学发展观辨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18(9):137-144.
2
刘欢瑶,徐华勤,王华,李有志,葛大兵,邹冬生.
农业院校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J]
.河南农业,2021(30):19-20.
被引量:1
3
张茹.
基于科学计量视角下的生态经济学专家遴选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24(2):88-91.
4
赵梅芳.
案例教学与基于合作游戏的主动学习法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协同应用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2020,8(2):221-229.
被引量:2
1
王辉丰.
海南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意义[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1):99-102.
被引量:3
2
许有伦.
树立资源价值观念[J]
.环境科学动态,2005(2):42-44.
被引量:1
3
李少华.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J]
.生产力研究,2002(3):63-63.
4
张晓波.
人性假定:经济学视角下的解读[J]
.生产力研究,2013(3):21-23.
5
官锡强.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被引量:4
6
王晓雅.
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问题[J]
.商情,2014(18):64-65.
7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全球经济复苏的三个路径[J]
.党政论坛,2009(6):23-23.
8
翁乾麟.
再论民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特征和范围[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1):27-30.
被引量:2
9
马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人才的需求研究[J]
.消费导刊,2015,0(2):76-76.
10
游清泉.
重视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0,13(2):1-3.
被引量:1
经济纵横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