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整个地生存在边界上——巴赫金人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5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2,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8、104页
-
2布洛克曼,2005年.《结构主义:莫斯科-布拉格-巴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4卡特琳娜·克拉克 迈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1页.
-
5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6,11,7页.
-
6杨大春.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文史哲,2002(6):79-86.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22
-
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2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M].曹卫东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
3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4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5J.Derrida,Margins of Philosoph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
6M. Merleau - Ponty, 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 [ M ].Quadrige/PUF, 1990.
-
7M. Merleau- Ponty, Le Visible et Invisible:suivi de notes de travail[M]. éditions Gallimard , 1964.
-
8M. Foucault, Les Mots et les Choses[ M]. éditions Gallimard , 1966.
-
9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10R. Descaetes, Discours de la Méthode[M]. Bookking International,1995.
共引文献214
-
1程义伟.论端木蕻良小说《大地的海》的审美取向[J].小说评论,2006(z1):135-140.
-
2王苏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易中天现象”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9-53. 被引量:1
-
3王列生.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12-121. 被引量:3
-
4倪志娟.身心二元论的文化意义——从苏格拉底之死说起[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33-36. 被引量:1
-
5沈晓阳.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思想探析[J].探索,2002(1):55-58. 被引量:1
-
6周昌忠.后现代科学知识论[J].哲学研究,2002(7):61-66. 被引量:7
-
7张一兵.存在:一个专横的学术暴君——评阿多尔诺对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批判[J].开放时代,2000(11):29-35. 被引量:2
-
8许大平.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4(5):128-130.
-
9肖力.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行为经济学的产生[J].江汉论坛,2004(10):81-83.
-
10吴炜.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J].人文杂志,2004(5):40-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45
-
1宋晓萍.双重流放者:曼斯菲尔德的漫游和写作[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89-95. 被引量:12
-
2M.福柯,莫伟民.主体性和真理[J].世界哲学,2005(1):42-45. 被引量:4
-
3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21-27. 被引量:87
-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5[苏]米哈伊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白春仁,顾亚玲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6[丹]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7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
8R.Williams. Keywords [M] . London: Fontana, 1983: 160.
-
9Arie V. Constructions ofIntersubjectiv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
10Benveniste E. 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M].Florida: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71.
引证文献5
-
1付小利.奇利达“诗意空间”的叙事解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
-
2陈皆乐,李嘉华.建筑的边界生存理论——巴赫金哲学理论在边界设计中应用[J].华中建筑,2011,29(5):14-15. 被引量:1
-
3吕红周,单红.语言符号的主体性反思[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0(1):19-24. 被引量:8
-
4刘远杰,欧阳修俊,韦丽银.文化观照下的教学实践:逻辑基础、意蕴与使命[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5):13-16.
-
5平盈盈,戴希原.《布里尔小姐》的边缘性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45-47.
二级引证文献9
-
1孔宇航,宋睿琦,胡一可.“之间”:中西方建筑边界综述及表层空间认知[J].中国建筑教育,2020(1):131-138. 被引量:1
-
2吕红周,单红.语言符号学:索绪尔遗志的继承与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4,35(2):47-52. 被引量:5
-
3吕红周,单红.语言符号研究的功能视域[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2):35-40. 被引量:2
-
4吕红周,单红.斯捷潘诺夫的符号学思想阐释[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1(6):8-13. 被引量:2
-
5吕红周,单红.俄罗斯符号学研究之韦特罗夫的符号学观解读[J].俄罗斯文艺,2015(1):159-165. 被引量:1
-
6赵芃.作为符号的雷锋——形象变迁的社会符号学解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2(6):15-21. 被引量:2
-
7寇福明,吕红周.从符号学看翻译[J].外语教学,2017,38(2):91-94. 被引量:12
-
8李捷.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机器人主体性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34-36. 被引量:2
-
9吕红周.精神符号学与精神文化符号学之辩[J].符号与传媒,2023(1):251-261. 被引量:2
-
1夏忠宪.俄罗斯的巴赫金研究一瞥[J].俄罗斯文艺,1995(4):64-68. 被引量:6
-
2常茜薇.人生如戏 游戏至美——解读《堂吉诃德》的游戏之美[J].学理论,2009(14):121-122. 被引量:2
-
3梅兰.国外巴赫金研究概况[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4):117-121. 被引量:6
-
4牧野.国外巴赫金研究一瞥[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4):128-132.
-
5晓河.巴赫金研究在中国[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6):122-126. 被引量:3
-
6刘长华.唐湜:别样“人性复纯”论者的思诗——从“风土故事”中构建中国的狂欢诗学与牧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52-57. 被引量:1
-
7姜靖.“巴赫金研究:西方与中国”研讨会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121-122. 被引量:2
-
8孙远用,刘明景.试论《看不见的人》中之狂欢两重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09-210. 被引量:1
-
9夏忠宪.关于巴赫金研究的采访[J].外国文学动态,2003(2):25-27. 被引量:1
-
10刘曲.从巴赫金的“狂欢诗学”看希拉里·曼特尔与莫言作品的狂欢美[J].前沿,2013(2):138-1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