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冷战背景下香港左派电影的艺术建构和商业运作 被引量:6

The Art Construction and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Hong Kong Left-winger Film with Background of Cold War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中期的冷战背景下,香港左派电影以"长城"、"凤凰"、"新联"为主力,全面开拓进步电影格局。当时面对右派电影、"绿背"阵营以及英殖民当局政治审查等现实状况,左派电影"在夹缝中求生存",实现了一种杂糅香港意识和中国认同的银幕文化体系。香港左派电影必须面对商业环境和香港生存,不仅形成了社会写实、伦理写作和家国同构为主导的艺术建构格局,而且在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方面自觉遵循商业化运作模式。
作者 张燕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9,共6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郑树森.《唯一的公共空间》,台湾《联合报》,1997年6月14日.
  • 2[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手论》,单德必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5页.
  • 3石铭.《电影-企业-多元化-访傅奇谈长城》[J].中外影画,1981,(12):50-50.
  • 4卢敦.《我那时代的影戏》,《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1:南来香港》,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0年版,第130页.
  • 5张美君,朱耀伟.《香港文学文化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 6石琪.《香港左派电影及其小资产阶级性》,《第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战后国、粤语片比较研究》,香港市政局1983年版,第150页.
  • 7岑畅.李萍倩畅谈导演生涯[J].娱乐画报,1967,(71):20-20.
  • 8容世诚.《塑造形象.建构身份-从(南国电影>到<香港影画>》,廖金凤,卓伯棠,傅葆石,容世诚.《文化中国的想像--邵氏影视帝国》,麦田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