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探索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梳理并分析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状况,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
丁俊萍
徐信华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3期44-51,共8页
Stud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众化
研究述评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3
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572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2
1
孙学玉等.《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日报》,2008年8月4日.
2
曾令辉,丁莉,吕丹.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24-27.
被引量:42
3
朱哲,曾庆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9-31.
被引量:33
4
丁俊萍,徐信华.
湖北党史人物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以董必武、李汉俊、恽代英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11-12.
被引量:7
5
唐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对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59-63.
被引量:11
6
左伟清,刘尚明.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27-32.
被引量:92
7
王国敏,薛一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基本特征到理论路径的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174-178.
被引量:26
8
刘书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7-10.
被引量:53
9
徐国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6(1):16-19.
被引量:36
10
陈岸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初探[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3):179-182.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93
1
陈耀彬.
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J]
.河北学刊,1985,5(5):12-17.
被引量:3
2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J]
.求是,1997(18):2-23.
被引量:193
3
尹鸿.
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J]
.文艺理论研究,1996(3):76-79.
被引量:27
4
熊申英,罗南石.
从隐性教育的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315-317.
被引量:29
5
徐国民.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J]
.求实,2007(4):4-7.
被引量:5
6
徐贵相.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通俗化的又一力作[N].光明日报,2005-08-23(1).
7
严书翰.一本打动读者心扉振奋人们精神的佳作[N].光明日报,2007-09-25(3).
8
杜飞进.让科学理论走向大众的力作-<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有感[N].光明日报,2008-07-04(1).
9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EB/OL].(2008-03-24)[2008-10-28].http://www.crt.com.cn.
10
[德]黑格尔著,苗力田译.黑格尔通信百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2.
共引文献
572
1
张文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作家天地,2021(3):184-185.
2
李锋.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和路径探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12):56-57.
3
李欣,刘佳丽,张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2(6):81-86.
4
范予柔.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下我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前景[J]
.新纪实,2021(6):87-89.
5
谢嘉梁,周光迅.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成果撷英[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15-18.
被引量:5
6
朱宗友,韩泽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3):11-15.
被引量:3
7
胡洪彬.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1):38-42.
被引量:2
8
时统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述评[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0(6):26-28.
被引量:3
9
谢嘉梁,胡祖凤.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理论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18(3):1-5.
10
樊瑞科.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1):30-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卢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多向度表述的概念[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25-29.
被引量:1
2
林刚,闾彬.
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基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2):70-72.
被引量:2
3
沙健孙,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
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8
陶传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11(2):13-15.
被引量:3
9
周奇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179-183.
被引量:14
10
朱荣英.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6-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刘庆丰,张盈.
找准中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一种认识论向度下的微观考察[J]
.长白学刊,2011(1):36-40.
被引量:1
2
吴文浩.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路径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3):90-91.
被引量:2
3
宗宇,王力尘.
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7-9.
被引量:3
4
刘琦.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10):20-23.
被引量:2
5
黄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元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
.赤子,2016,0(4X):106-10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莹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
.中外企业文化,2020(10):79-80.
2
郭燕锋,钟耿涛,王磊.
马克思主义在自媒体上大众化传播的研究综述[J]
.新闻传播,2022(10):113-114.
被引量:1
3
刘莉.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中的认知心理因素[J]
.科学社会主义,2012(6):140-143.
被引量:2
4
朱丁,汪先平.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3):31-34.
5
王文彬.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构建研究[J]
.财讯,2019,0(8):97-98.
被引量:2
6
唐琦露琴,曾伯秋.
冯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以《平凡的真理》为例[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10):18-22.
7
张轩铭,杜波.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理论导刊,2021(4):121-125.
被引量:4
8
刘正.
大数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策略[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45(4):15-19.
被引量:1
1
金灿.
关于经典作家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综述[J]
.中外企业家,2013(1):266-268.
2
田丰.
论邓小平“不争论”原则的方法论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1995(3):7-10.
3
余品华.
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崭新道路——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特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30-36.
被引量:3
4
杨建新.
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J]
.高校理论战线,2010(9):60-62.
5
钱正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论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98-102.
被引量:1
6
吴解生.
告慰马克思[J]
.党政论坛,2003(5):38-39.
7
陈先达.
马克思主义正处在方兴未艾之际[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1(2).
8
李浩.
邓小平民主思想研究——作为手段的民主与作为目的的民主[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30(3):10-14.
9
江山,江旸.
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17-19.
10
刘海芳.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统一[J]
.商情,2013(52):248-249.
学习与实践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