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故都的秋》看“秋”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与秋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的萧杀,秋的清凉,秋的丰硕,令一代代文人的心为之悸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庐隐的《异国秋思》,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鲁迅的《秋夜》等,都点滴地记录了文人们对秋的独特感受。可以说,秋天是中国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也因此而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化”。本文拟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说起,
作者
余永聪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月刊》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中国文化
《没有秋虫的地方》
中国文人
《秋声赋》
《秋夜》
中国文学
欧阳修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郁达夫.郁达夫随笔-伤感行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
叶圣陶.
没有秋虫的地方[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3(9):16-16.
2
孙光萱.
没有秋虫意味着什么[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3(9):17-17.
3
鲁迅.
秋夜[J]
.同学少年,2009(5):37-37.
4
王瑞楠.
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J]
.中学语文教学,2005(10):29-31.
5
陈杰.
细读《秋夜》[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7):101-102.
被引量:2
6
陈继民.
从人物对话看《祝福》的“反复”艺术[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7(12):34-34.
7
晓苏.
两个研究生[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9):6-12.
8
鲁迅.
秋夜[J]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中高年级),2011(3):57-58.
9
高子桐.
秋夜[J]
.中学生博览,2010(20):55-55.
10
徐微.
没法总结的人生[J]
.时代青年(悦读),2015,0(6):12-12.
语文月刊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