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3,共3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48
-
1徐中玉.论“辞达”——古代文论中的性情描写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8(3):37-45. 被引量:2
-
2莫砺锋.朱熹的文道观[J].文艺理论研究,1988(5):60-65. 被引量:3
-
3黄果泉.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理学倾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8(3):42-46. 被引量:5
-
4马积高.明代中期学术思想的变化和诗文复古运动[J].中国文学研究,1986(2):37-47. 被引量:2
-
5刘真伦.从明道到载道——论唐宋文道关系理论的变迁[J].文学遗产,2005(5):59-70. 被引量:13
-
6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49页.
-
7邹守益.《邹守益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标点本,第1144页.
-
8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505,1512,1487,1488,1283页.
-
9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21页,第3302页,第3303页,第3314页,第3306页.
-
10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
1刘鹏飞.阳明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浙江学刊,2010(1):221-222.
-
2冯晓霞.书院语境下的阳明学传播[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5(9):41-44.
-
3王宇.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J].浙江学刊,2007(4):223-224.
-
41951-2001:我们共同走过(上)[J].中国档案,2001(2):9-10.
-
5廖峰,李秋莎,王胜军,马国君.多元视野下的阳明学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现代哲学,2015,0(1):126-128. 被引量:1
-
6《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阳明学研究”专栏约稿、征稿启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4).
-
7王亚范.浙江社科情报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J].情报资料工作,1985,6(4):34-34.
-
8《王阳明的五百年》[J].中国出版,2016(15).
-
9徐华东,冯文华.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延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1):107-114. 被引量:11
-
10刘乐恒.《阳明学研究》创刊号述评[J].书品,2015(4):9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