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隐性采访的魅力、争议及替代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性采访在媒体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可又争议不小,隐患不少。通常,隐性采访的新闻题材是揭露黑幕或舆论监督的报道,往往被视为出奇制胜的"暗器",确实有许多公开采访所不及的优势,确实富有追求真相的可信度和感染力,确实能够展现新闻记者伸张正义、激浊扬清的"卧底"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隐性采访的最合乎情理的媒体动机,而其最脆弱的"死穴"就是有悖于尊重人权的法则,稍有不慎就容易遭遇"反咬一口"的尴尬。事实上,隐性采访是媒体不得已而为之的"剑走偏锋",不仅需要无私无畏的胆魄,更需要恰到好处的机警,其中确有许多值得探索与商榷的运作节点。在"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大量涌现的背景下,隐性采访的手段被滥用、被玷污,就不单单是一种无谓的担忧。如果缺乏规范与约束,暗访暗拍就会成为无孔不入的人际窥视,而媒体正常采用隐性采访手段也将蒙受殃及之辱。
作者 郑宇丹
出处 《新闻实践》 2010年第4期16-18,共3页 Practical Journ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美]迈克尔·埃默里等著,展江译.《美国新闻史》.第九版.第24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2[美]威廉·C·盖恩斯著,刘渡,翁昌寿译.《调查性报道》第二版.第1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3[英]卡尔·波普尔著.《无穷的探索》.第13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同被引文献45

二级引证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