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认识中主体性的境遇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虚拟认识中的思维方式由实体性思维向动态的关系思维转变,对于人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主体的本质力量、感知能力、认识效率、创新能力等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又受到因技术异化而带来的自我认同的危机、主体意识的退化、伦理道德的危机和人际交往的障碍等严重束缚。只有面向未来,厘清虚实,在二者的共生互动中不断克服主体性的危机,才能实现主体性的超越和解放。
作者
高忠丽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4期90-91,共2页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关键词
主体性
虚拟认识
提升
异化
分类号
B016.1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99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108-1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美]赫伯特·马尔库赛.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9.
共引文献
499
1
袁林.
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9-83.
被引量:11
2
刘明芝.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探讨——兼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J]
.理论学刊,2004(8):27-30.
被引量:4
3
杨筱刚.
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辨析——经典重读[J]
.社会科学研究,2004(5):7-10.
被引量:2
4
雷振扬.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3-7.
被引量:1
5
王敏.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时代特性[J]
.理论学刊,2004(11):24-27.
被引量:2
6
王振亚.
社会主义文明结构的人学意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98-104.
被引量:4
7
康超光.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与“三个代表”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01(5):3-6.
被引量:1
8
钟兴瑜.
中国经济史研究现状与出路[J]
.河北学刊,2001,21(1):90-93.
被引量:1
9
杨昌才,谢世君.
论矛盾的相对性——从马克思到毛泽东[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5):106-112.
10
李继武.
个人全面发展与人类全面发展及其辩证矛盾性[J]
.理论学刊,2004(12):29-33.
同被引文献
2
1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超元:论虚拟性实践[N].光明日报,2001-09-25(理论版).
引证文献
1
1
杨大威.
网络虚拟性的作用与意义[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54-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徐振增.
民主政治视野下的网络实名制——基于当前网络后台实名注册管理制度的再思考[J]
.河北法学,2012,30(9):166-172.
被引量:11
2
程琼.
网络涂鸦与新媒体时代网络艺术[J]
.新闻前哨,2014(1):75-77.
3
孙草原.
网购交易中经营者权益保障研究[J]
.中国商论,2022(20):55-57.
被引量:2
4
王小涓.
从媒体人电影反思网络与现实的关系——以《电子情书》、《网络上身》、《虚拟偶像》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9):154-157.
1
朱少均.
虚拟实践刍议[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4):75-76.
2
杨军.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32-34.
3
张浩.
论虚拟实践与虚拟认识[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1):49-56.
被引量:3
4
王卓民.
认识论与认识效率[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4):14-18.
被引量:2
5
王卓民.
真理与认识效率[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22-25.
6
王赢.
辩证法中过程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J]
.活力,2010(8):154-154.
7
赵聪聪.
虚拟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J]
.求知导刊,2016(31):47-47.
8
孟朋卓.
浅论法律与道德的共生互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100-100.
9
杨军.
虚拟认识的哲学探析[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86-88.
10
王卓民.
科技革命与认识效率[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2):41-46.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