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计算机犯罪的刑事对策探讨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计算机犯罪的侦查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犯罪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就侦查来说,首先,犯罪行为不产生物理的或有形的现场,因而,即使发生犯罪,也不易暴露、不易察觉;其次,犯罪的空间大,往往是犯罪行为与犯罪后果相分离,在甲地实施犯罪行为,在乙地发生危害后果;第三...
作者
蒋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民间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6-71,共6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刑事对策
犯罪行为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31
1
谢小剑,李万权.
电子证据的收集程序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88-91.
被引量:3
2
丁丽萍,王永吉.
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法律技术问题研究[J]
.软件学报,2005,16(2):260-275.
被引量:84
3
张朝霞,张越今,陈明.
电子证据在新修《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定位[J]
.法学杂志,2005,26(1):21-24.
被引量:5
4
伊伟鹏.
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J]
.人民司法,2002(4):45-48.
被引量:12
5
于海防,姜沣格.
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J]
.法律科学,2002,20(5):104-115.
被引量:18
6
邵军.
论电子证据在我国的适用[J]
.政治与法律,2005(2):132-137.
被引量:16
7
罗莉.
放任还是管制:对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研究[J]
.法学,2005(5):60-68.
被引量:8
8
阿拉木斯.
关于电子签名法实施中的五个主要问题[J]
.电子商务,2006,7(1):44-47.
被引量:2
9
吴卫明,吴俐.
电子审务的架构与程式——基于民事诉讼程序的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6):82-87.
被引量:4
10
胡晓荷.
实施电子签名法:发展与监管两手抓——《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两周年[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29(6):9-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赵春雨,张云泉.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03-106.
被引量:9
2
许康定.
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分析[J]
.法学评论,2002,20(3):94-99.
被引量:37
3
何凌.
论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1):110-113.
被引量:1
4
刘广三,向德超.
论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J]
.北方法学,2007,1(2):43-48.
被引量:7
5
吴俐.
规则与实务之间的数据电文证据[J]
.司法改革论评,2008(2):164-174.
6
朱岚.
电子邮件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思考[J]
.前沿,2003(7):82-83.
被引量:1
7
陈永生.
由“此”未必能及“彼”——电子文件应具有独立证据地位[J]
.中国档案,2003(12):38-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闫夏秋,邓韫璟.
我国未授权移动支付责任承担的失衡与矫正路径[J]
.经济法论坛,2020(2):23-38.
2
许佳胤.
电子证据的基本法律问题[J]
.社科纵横,2003,18(4):54-55.
被引量:1
3
禤彦.
电子证据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3):41-43.
4
王亚原.
电子证据的提取及其审查认定[J]
.山西电子技术,2003(6):35-37.
被引量:1
5
杨永川,李岩.
电子证据取证技术的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66-69.
被引量:14
6
吴卫明,吴俐.
数据电文资料保存及认证的证据学研究[J]
.情报杂志,2006,25(11):31-33.
被引量:4
7
郭鹏,覃淮宇.
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及归类[J]
.兰州学刊,2007(4):106-107.
被引量:3
8
薛方中.
论中国电子证据的法律障碍——兼论电子证据的非独立性法律地位[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38-140.
9
陈卫.
试论电子证据在审判实践中的判断与运用[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93-96.
10
邱业伟,程钰文,李丽,吴斌,李霁.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新探——案件事实信息理论在电子证据中的作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32-37.
被引量:5
1
莫洪宪,王明星.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及其刑事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15(2):6-13.
被引量:7
2
李希,王利民.
试论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6Z):246-246.
3
莫洪宪,王明星.
论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刑事对策[J]
.犯罪研究,2003(2):13-24.
被引量:18
4
王勇威.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司法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1):51-52.
5
张勇.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刑事对策[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55-60.
6
江海.
论我国环境犯罪“轻轻重重”的刑事对策[J]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24-28.
被引量:2
7
邓淦华.
论刑事立法与贿赂犯罪对策的完善[J]
.广东法学,2002(2):12-16.
8
杨兴培.
预防犯罪比严刑峻法更重要[J]
.检察风云,2013(3):32-33.
被引量:2
9
王格.
毒品犯罪刑事对策探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1):41-43.
10
刘远,赵玮.
商业贿赂的社会危害及刑事对策[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3):81-84.
被引量:5
江海学刊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