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4期27-28,共2页
Zhejiang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6
1 Genuth S, Alberti KG, Bennett P, et al.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Follow - 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 J ]. Diabetes Care, 2003, 26 (11): 3160-3167.
2 张波,王金平,杨文英,姜亚云,胡泽溪,萧建中,胡英华,李光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396-398. 被引量:37
3 黄海滨,任超世.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人体成分[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3):151-155. 被引量:47
4 Buchholz AC, Mcgillivray CF, Peneharz PB. The use of 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 to measure fluid compartments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paraplegia[ 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3,84 (6) :854 - 861.
5 孙宏,袁重胜,刘艳,刘美娜,王滨有.社区成年人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478-479. 被引量:21
6 高燕燕.2型糖尿病与体脂分布的关系[J] .辽宁医学杂志,2000,14(6):284-28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5
1 李秀钧,董砚虎,程丽霞,柳林.糖尿病研究进展── 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纪要[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72-77. 被引量:160
2 R. Patterson,C. Ranganathan,R. Engel,R. Berkseth. Measurement of body fluid volume change using multisite impedance measurements[J] 1988,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1):33~37
3 王克安,李天麟,向红丁,刘尊永,白锦,冯晋光,富振英,马林茂,陈君石,金书香,李彦琴,秦汝莉,陈泓,孙天剑,满青青.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 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率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82-285. 被引量:460
4 史虹莉,方京冲,杨叶虹,朱禧星.空腹血糖作为筛选和诊断糖尿病标准的探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2):121-122. 被引量:7
5 胡传峰,李立明,李洪卫,陆美琪,白智泳.徐州市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0,4(3):210-21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05
1 李迎春.高中中老年女教师身体成分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3):151-153. 被引量:4
2 侯宪国,张夏榕,王晓珑,张锐.高校教职工体成分状况的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 .运动,2012(10):46-48. 被引量:1
3 莫嘉嗣,陈钊,刘洪山.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阻抗测试仪[J]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S1):289-294.
4 贾树蓉,李世荣.超声显像在国人肥胖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5):257-258. 被引量:1
5 杨文英.为什么要下调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387-391. 被引量:43
6 杨文英.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47-1950. 被引量:86
7 杨文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401-404. 被引量:123
8 董砚虎,张磊,王娜,钱薇薇,南海荣,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空腹血糖受损新标准对青岛市居民糖调节异常诊断的影响[J]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2005,13(5):373-374. 被引量:6
9 邹凌燕,赵长峰.大学生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12):1185-1187. 被引量:30
10 卢艳慧,陆菊明.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1):5-8.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18
1 魏爱生,王甫能,陈苹,郅敏,陈发胜,郎江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5-326. 被引量:104
2 陈巨,陈重,邝建,杨华章.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的影响[J] .循证医学,2009,9(2):101-104. 被引量:12
3 曾艳霞.糖尿病前期的干预[J]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81-981. 被引量:3
4 杨姗姗,胡秀芬,温宇.脂毒性-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2):112-117. 被引量:32
5 严励,程桦.重视对餐后高血糖的防治[J] .新医学,2000,31(5):261-262. 被引量:10
6 王锦溪,李虹伟.血糖波动对心血管疾病意义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2533-2535. 被引量:7
7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被引量:1034
8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发布[J] .上海医药,2015,36(13):79-79. 被引量:37
9 柳媛,徐飞,罗文超,李岩,王晓丽,张晓亮,刘媛,高博健.不同年龄的大连成人身体水含量变化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37(4):350-354. 被引量:8
10 赵明利,李宁.人体成分分析及其应用[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1):50-54.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3
1 牛鉴庭.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空腹血糖受损106例临床报道[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47-248. 被引量:4
2 何立红.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8):73-73.
3 李晓霞,沈静,杨蕾,李雪,田小丽,肖辉.336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9):1260-126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0
1 韩洁,赵俊杰,侯艳丽,袁六六,刘荣志.南阳市30~60岁健康体检人群体成分与血压及空腹血糖相关性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1,19(8):471-474.
2 刘丽,李新艳.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03-604. 被引量:3
3 徐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被引量:48
4 王美红.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55-56. 被引量:4
5 刘莉茹.餐后2h血糖检测对早期发现隐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2. 被引量:3
6 张欣悦,皮治强,唐奇,周浩.成都地区不同年龄女性人体成分特点与肥胖现状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3):99-101. 被引量:2
7 张春兰,叶思婷.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5):193-198. 被引量:3
8 梁艳彬,叶彬华,郑腊萍,洪营东,林莉,郑凯林,余唯容,沈思婷.莲实健脾方对脾虚不运型糖耐量异常患者人体成分及腰高比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2022,53(5):1-3. 被引量:1
9 曾甦漪,陈静,魏雪梅,兰德,张杰.人体成分与RFS低阳性评分慢性咽炎的相关性[J] .安徽医学,2022,43(9):1003-1006.
10 何夏梦,林嘉玲,蒲芳芳,魏瑶瑶,曾献春,石磊,柳园,胡雯.2021年康定市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人体成分指标对糖、脂代谢异常的诊断效能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4,40(2):117-123.
1 沙洪,张浩军,赵婷婷,黄小洁,王萍,李平.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流变指标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3):523-524. 被引量:1
2 麦敏.59例空腹血糖受损者三种方法干预的转归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19-120.
3 吴云涛,邢爱君,吴寿岭,金成,赵海燕,赵小红,魏国清,崔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8):728-730. 被引量:17
4 郭飞舟,梁盈莹,陈露漪,肖于飞.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脂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探讨[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2):215-217. 被引量:2
5 王竞,陈少仪.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代谢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08,23(1):32-33.
6 顾建伟.糖脉康治疗空腹血糖受损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60-1261. 被引量:2
7 陈彤岩,张国军,康熙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脂水平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9):1292-1294. 被引量:3
8 庞进才,彭静,严丽君.不同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27-129.
9 王丽娜,田丹丹,蒋升.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脉压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3):226-230.
10 潘明锐.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9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