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明清梅瓶造型特点与制作工艺演变及其艺术市场行情浅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梅瓶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它源于我国唐代,定型于北宋时期的民窑,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官民窑竞相生产。其基本造型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器身无耳、环等附加物,体态修长,造型优美。历史上它曾出现过如下主要用途:盛装酒器、插花陈设、观赏陈设、祭祀器物及墓室中辟邪消灾、清平吉祥精神含义上的风水宝瓶,又是历朝皇亲国戚与达官显贵们生前玩赏的陈设品、死后随葬的墓中物。明清时期梅瓶在造型方面出现了一些变革,统治者对梅瓶的使用方式及审美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者
王晓天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3期54-57,共4页
Designs
关键词
造型特点
市场行情
制作工艺
艺术
演变
明清
北宋时期
造型特征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陆军,李纪贤.
宋代梅瓶研究[J]
.美术观察,2001(9):50-53.
被引量:5
2
秦大树.
宋元时期磁州窑瓶类器物的发展及其使用功能探讨[J]
.南方文物,2000(4):21-34.
被引量:14
3
苏洪济.
略论青花梅瓶的共性[J]
.南方文物,2000(4):54-57.
被引量:2
4
朱兰霞.
南京地区出土宋、明梅瓶之研究[J]
.南方文物,2000(4):86-92.
被引量:3
5
孔繁峙.
试谈明墓随葬梅瓶的使用制度[J]
.文物,1985(12):90-92.
被引量:10
6
发掘明朱檀墓纪实[J]
.文物,1972(5):25-36.
被引量:6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磁村古窑址试掘简报[J]
.文物,1978(6):46-53.
被引量:43
2
李蔚然.
南京中华门外宋墓[J]
.考古,1963(6).
被引量:4
3
王秀生.
山西长治李村沟壁画墓清理[J]
.考古,1965(7):352-356.
被引量:7
4
冯先铭.
记1964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古代艺术展览”中的瓷器[J]
.文物,1965(2):36-42.
被引量:5
5
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J]
.考古,1972(6):2-11.
被引量:37
6
田敬东.
北京良乡发现的一处元代窖藏[J]
.考古,1972(6):32-34.
被引量:7
7
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J]
.文物,1972(8):39-51.
被引量:95
8
冯先铭.
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与种类[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1):11-19.
被引量:7
9
张剑,王恺.
洛阳涧西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J]
.文物,1983(8):13-24.
被引量:8
10
崔成实.
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J]
.考古,1983(11):1004-1011.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85
1
李兵.
简述馆藏明永乐御窑梅瓶的特点[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1):280-289.
被引量:1
2
苏翔.
山东鲁荒王墓中的木雕乐俑考述[J]
.曲学,2019(1):325-331.
3
谷娴子.
从出土资料和文献记载看明代宝石的使用与来源[J]
.南方文物,2019(6):288-298.
被引量:1
4
夏寒.
试论江南明墓出土之模型明器[J]
.江汉考古,2010(2):95-102.
被引量:1
5
包秀茹.
汉代皮弁小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200-201.
6
刘毅.
唐季以来帝王世俗化葬仪用品探微[J]
.南方文物,2012(1):65-73.
被引量:2
7
刘金城.
元代高足杯中折射出来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明[J]
.南方文物,2012(2):212-215.
被引量:6
8
陈世华.
句容出土元代青花瓷器[J]
.东南文化,1991(Z1):223-224.
被引量:4
9
梁柱.
武昌龙泉山明代楚昭王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3(2):4-18.
被引量:20
10
张十庆.
关于宋式弯腿带托泥供案[J]
.文物,2002(3):79-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发掘明朱檀墓纪实[J]
.文物,1972(5):25-36.
被引量:64
2
朱广宇.
中国古代梅瓶的设计艺术思想[J]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3):52-55.
被引量:5
3
何炳钦,王秋雷.
宋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人文美学精神探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1):111-112.
被引量:11
4
梅云清.
论宋代文人意识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
.中国陶瓷,2008,44(10):72-74.
被引量:10
5
柳青.
中国古代铜呈色釉的工艺发展——从钧窑铜红釉谈起[J]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45-48.
被引量:4
6
李美仙.
浅叙梅瓶的造型演变及特点[J]
.景德镇陶瓷,2013,23(4):21-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曹爱萍.
宋代梅瓶的艺术风韵及审美特质探究[J]
.大舞台,2013(12):253-254.
2
姚佳玲.
浅谈中国古代梅瓶的功能[J]
.景德镇陶瓷,2018,28(1):4-5.
1
贾永禄.
河北内邱出土“翰林”款白瓷[J]
.考古,1991(5):416-416.
被引量:9
2
杨澍.
河南临汝出土西周早期青铜器[J]
.考古,1985(12).
被引量:3
3
马未都.
马都督[J]
.留学生,2016,0(23):35-35.
4
业民.
古代的身份证[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7,0(9):61-61.
5
孙华,何志国,曾先龙,梅杉.
重庆忠县砂砖厂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J]
.东南文化,2007(5):18-23.
6
文文.
庐山一游[J]
.高中生(高考),2002(10):52-52.
7
翁志权.
宝瓶[J]
.宝藏,2016,0(12):61-61.
8
秦大树.
巧剜明月染春水——记一件绿釉定窑梅瓶兼谈北方绿彩瓷(上篇)[J]
.收藏界,2006(2):73-75.
9
温廷宽.
印章的起源和形肖印[J]
.文物,1958(12):23-25.
被引量:8
10
李博扬.
论汉六朝青瓷工艺演变的动因之一——以狮形器为例[J]
.东方博物,2014(1):46-55.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