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意识·家庭经营·土地制度——读《毛泽东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1,共6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共引文献21
-
1陈胜祥,冷超,邹勇文,涂小松.百年互动与制度变迁——中国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逻辑新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1):126-136.
-
2温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认识障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43. 被引量:17
-
3刘兵.博弈中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J].滁州学院学报,2006,8(2):27-29. 被引量:1
-
4武力.也谈农业家庭经营的活力与前景[J].理论视野,2009(1):28-30.
-
5杨丽琼.关于农民创业问题研究的若干认识误区[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5):63-67. 被引量:21
-
6钟涨宝,聂建亮.乡村场域、惯习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认知——基于河北省T镇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0(3):49-52. 被引量:4
-
7杨蓓,吴毅.人民公社:现代乌托邦的追求与受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32-41. 被引量:5
-
8吴理财.中国农民行为逻辑的变迁及其论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22-30. 被引量:24
-
9赵修义.“平均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不同语境下“平均主义”一词意蕴的辨析[J].探索与争鸣,2013(7):14-21. 被引量:3
-
10王倩.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J].前沿,2013(11):119-12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18
-
1邹农俭.论农民的阶层分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4(4):41-43. 被引量:18
-
2樊平.关注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9):18-19. 被引量:3
-
3林建鸿.合理社会分层与农村稳定[J].云南社会科学,2005(5):30-33. 被引量:2
-
4袁明宝.《耕地“被”流转消解“中农”产生》[J].改革内参,2011,.
-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59.
-
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99-1000.
-
9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4.
-
10[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M].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刘锐.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J].中州学刊,2012(6):89-93. 被引量:21
-
2李艺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自主型城市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3):23-28. 被引量:1
-
3杨华,欧阳静.阶层分化、代际剥削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对近年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3,29(5):47-63. 被引量:113
-
4杨华,欧阳静.地权的阶层关系属性:阶层分化与地权冲突——对江汉平原一个乡镇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21-39. 被引量:4
-
5杨华.农村阶层研究的范式论纲:实体论与关系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11-17. 被引量:16
-
6杨华.建构农村阶层关系研究概念体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3-90. 被引量:5
-
7姬生翔.集体经济形式变迁与村庄治理形态转换研究——以鲁北M村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6):74-83. 被引量:5
-
8冯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2):23-32. 被引量:95
-
9杨华.中国农村的去阶层分化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121-128. 被引量:21
-
10杨华.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9):19-32. 被引量:115
-
1项小米.邓子恢主政中央农村工作部前后[J].武汉文史资料,2009(11):4-14.
-
2胡祖六.社会网络的光荣与梦幻[J].新世纪周刊,2012(34):58-58.
-
3张春龙.温锐、游海华著:《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J].学海,2004(3):202-203.
-
4何友良.农民问题研究的新视野和新突破——读《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143-144.
-
5王秀香.略谈社会主义阶段的工农联盟[J].岭南学刊,1991(1):91-92.
-
6万振凡,唐力行.评《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12-12.
-
7赖晨.王孰闻:促进孙中山联俄的西伯利亚调查专员[J].湖北档案,2012(2):42-42.
-
8宋立文,廖诚.香韵流转 美抵人心——中山德育的魅力[J].中国德育,2012,7(6):50-54.
-
9陈苏厚.怎样切实保护农民利益?[J].农村经营管理,1995(4):7-8.
-
10刘丽,杨慧珍.重读毛泽东眼中的农民组织——求解中国“三农”问题的钥匙[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