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年第4期52-54,共3页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Market
同被引文献6
-
1李雪莹.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80-83. 被引量:3
-
2姜宽德.托物言志与象征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2012(8):51-53. 被引量:1
-
3周露,叶志彦.试论俄苏红色经典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蓝本[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84-86. 被引量:2
-
4甘成英,丁杨.论前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84-87. 被引量:1
-
5王乐.普希金爱情诗发展变化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5):28-29. 被引量:1
-
6许宏,冉甜.中俄教育合作:历史、现状与展望[J].俄罗斯研究,2024(1):64-84. 被引量:1
-
1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俄罗斯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管窥[J].当代外国文学,2001,22(4):97-104. 被引量:8
-
2金亚娜.把“类型化”的研究方法引入俄罗斯文学研究[J].外语学刊,1996(4):36-38.
-
3陈建华.九十年代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2):82-88. 被引量:1
-
4金亚娜.俄罗斯文学研究随想[J].外语学刊,1998(3):68-72. 被引量:1
-
5马晓翙.二十年来陕西省的俄罗斯文学研究[J].唐都学刊,2000,16(2):102-103.
-
6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另一面[J].当代外国文学,2002,23(4):88-95. 被引量:2
-
7汪介之.思辨色彩在中俄文学中[J].中国比较文学,1995(1):63-73.
-
8张弘弢.在毁灭中升华——从安娜·卡列尼娜和杜十娘自杀看其本质意义[J].作家,2008,0(2):137-138.
-
9马家骏.俄苏文学研究史上闪光的一页──评《俄罗斯象征主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3):128-129.
-
10叶水夫.总结与展望──俄罗斯文学研究20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1):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