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话与灌输:道德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话与灌输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德性,在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道德意蕴,发挥着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对话是人性使然,滋养、丰富着人性,灌输则有非人性化的倾向,是对人性的扭曲;对话是敞开性的,反对权威,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灌输则是封闭性的,依赖权威主义,压抑了生命活力,堵塞了创新可能;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对话还涵养着爱与信任、平等与民主、勇气与共享等美德,而灌输则表现出对人的漠然,其背后的价值逻辑是专制与服从,教唆人们自恋和利己,对德性有贬损作用。
作者 高德胜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共6页 Global Education
基金 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2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4,23.
  • 3维柯.论人文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3,13.
  •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5斯维德勒.全球对话的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 7戴维·伯姆 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6.
  • 8E.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97-98,99.99.
  • 9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2.102.103.
  • 10乔治·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13

  • 1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2大卫·洛耶.达尔文.爱的理论[M].单继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3E.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 4黛安娜·阿克曼.爱的自然史[M].张敏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 5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6今道友信.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M].王永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7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 8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何怀宏等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9E.弗洛姆.生命之爱[M].王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 10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910

同被引文献59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