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活性污泥技术污水处理装置镜检观测分析,总结了运行过程中所占优势的微生物,对运行过程中由于工况改变致使微生物性状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型生物、特别是原生动物对生物法污水处理装置经济高效运行可起指示作用。
作者
尚华
机构地区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新疆化工》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微生物
活性污泥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张道方,纪桂霞,史雪霏,胡寿根,陆晓千.
ICAST用于小区污水回用处理及自控与监测系统设计[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25(4):313-317.
被引量:3
2
李探微,彭永臻,朱晓.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作用[J]
.给水排水,2001,27(4):24-27.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任南琪.水污染控制微生物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任南琪,水污染控制微生物学,1993年
3
沈韫芬,微生物监测新技术,1990年
4
张自杰,活性污泥生物学与反应动力学,1989年
5
上海市住宅发展局.关于上海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试点研究[R].上海:2003.
6
王淑莹,彭永臻.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00,26(3):76-78.
被引量:10
7
张统.
CASS工艺处理小区污水及中水回用[J]
.给水排水,2001,27(7):64-66.
被引量:40
8
李善仁,夏四清.
污水回用处理技术现状分析[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4-27.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38
1
刘屹坤.
城市再生水厂启动及运行调试研究[J]
.给水排水,2020(S01):441-444.
2
颜世平,万平,陈建军,钟理.
炼油厂轻度污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6):93-96.
被引量:7
3
梁剑光,方永兰,陈义勇,徐正军.
生物法处理城市废水工艺及异常对策[J]
.常熟高专学报,2004,18(4):60-62.
被引量:1
4
张道方,魏宇,史雪霏,黄晓晶.
微型生物在污水回用处理中的指导作用[J]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20(3):151-155.
被引量:2
5
钱进,宋乐平,张大鹏,徐得潜,谢志平.
多单元串联处理某小型化工染料废水[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6):643-645.
被引量:5
6
丁永伟,王琳,王宝贞.
复合式A^2/O工艺中污泥沉降特性及污泥减量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6,32(8):30-33.
被引量:5
7
韦贞鸽,周瑞云,于鲁冀,杨军.
CASS处理过程中运行指标与生物相的相关性研究[J]
.给水排水,2007,33(5):160-163.
被引量:4
8
李萍,管秀娟.
五氯苯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抑制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6):17-19.
被引量:2
9
周围.
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动物群落的作用和意义[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8):72-75.
被引量:2
10
张静.
倒置A^2/O工艺硝化除磷调控的实例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0):93-9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1
1
马厚悦,赵树明,张风山,龙柱,刘燕韶.
活性污泥的显微镜观察[J]
.纸和造纸,2005,24(4):49-52.
被引量:13
2
周旋,刘大银,毕亚凡,梅明,康明雄.
生化法处理皂素生产废水脱除氨氮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22(9):20-21.
被引量:2
3
蒋展鹏,师绍琪,买文宁,顾夏声.
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生成量测试法的研究[J]
.环境科学,1996,17(3):11-14.
被引量:21
4
朱海霞,陈林海,张大伟,赵现方,杨天佑,陈洪卫,闫亚娟,汪杏莉,秦广雍,李宗义.
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方法进展[J]
.生态学报,2007,27(1):314-322.
被引量:33
5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5-277.
6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周群英,王士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2-303.
8
Painter H A, Reynolds P, Comber S. Application of the Headspaee CO2 Method(ISO 14 593)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Ultimate Biodegradability of Surfaetants: Results of A Calibration Exercise[J]. Chemosphere, 2003,50(1) : 29 38.
9
艾光华,魏宗武.
矿山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探讨[J]
.新疆环境保护,2008,30(2):31-34.
被引量:7
10
吴汝林,张凤华.
活性污泥法对制药废水的治理[J]
.山东化工,2009,38(1):15-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余中山,杨昆,乌钦夫.
微生物法处理巴豆酸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8):74-76.
2
孙美玲,邬学勤,刘静.
活性污泥中放线菌最适生长条件的实验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11):34-37.
被引量:2
3
朱莹,冯秀芳,吕志强.
可控条件下两种新型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J]
.湿法冶金,2015,34(5):435-43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秦静,陶应东,汪春涵,卜庆,宋梅,李作美.
土生鳞伞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29-33.
2
吴华清,伦碧英,孙美玲.
基于活性污泥中指示性丝状菌分离纯化的研究[J]
.环保科技,2024,30(5):1-5.
1
黄志.
活性污泥技术的优化与污水处理工艺[J]
.今日科苑,2007(24):55-55.
2
吴沐霜,胡永明.
SBR工艺受油类污染物冲击的过程及处理[J]
.工业水处理,2015,35(6):105-108.
3
王新奇,程爱华.
微电解-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中COD的试验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5):45-48.
被引量:1
4
代革联,靖伟伟,程爱华,阮碧君,陈柳.
微电解-活性污泥法去除COD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B06):309-312.
被引量:2
5
杨腊梅,吴骥良.
压力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的作用[J]
.污染防治技术,1992,5(3):40-43.
6
朱佳文,邹冬生,向言词,徐华勤.
不同修复方式对铅锌尾矿砂微生态环境的改良作用[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139-143.
被引量:4
7
刘智晓,崔福义,秦姝兰,丁雷.
腐殖土活性污泥技术的除污效能及除臭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4):18-22.
被引量:17
8
刘研萍,李秀金,曹原,罗嫣.
PAC-SBR与SBR处理垃圾渗滤液对比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7):101-104.
被引量:5
9
罗春广.
CASS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典型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8X):112-113.
被引量:3
10
邢广彦,万晓丹.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生态修复技术[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50-51.
被引量:7
新疆化工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