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株,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T137等。通过对当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籼型同质恢复材料(系)与粳型广亲和系杂交,可以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聚合于一体,从而选育出广杂和恢复系,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新的途径。
作者
白和盛
王宝和
周长海
机构地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1,共3页
Seed
基金
江苏省"九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BG96503-0-3
关键词
广亲和恢复系
灿粳杂种优势
选育
水稻
分类号
S5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章善庆,谢小波,方红明,陈宏法.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利用[J]
.杂交水稻,1995,10(4):3-5.
被引量:21
2
邓应德 唐传道.粳型同质恢复系选育初探[J].杂交水稻,1996,(3):38-38.
3
胡运高,魏灵,李成依.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725的选育及其利用初报[J]
.杂交水稻,1996,11(4):8-9.
被引量:12
4
陶爱林,周文华.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2):107-112.
被引量:23
5
顾铭洪.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及其进展.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1992,23-29.
6
陈玉虎,张增勤,何贤彪,刘守平,陈业坚.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J]
.杂交水稻,1993,8(4):5-8.
被引量:12
7
彭惠普 李维明 伍应运 等.广普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J].杂交水稻,1994,(1):9-11.
8
张惠廉,邓应德.
三系法籼粳亚种杂交水稻研究的初步进展[J]
.杂交水稻,1990(2):29-31.
被引量:35
9
王宝和,白和盛,周长海.
水稻广亲和广谱恢复系T136的选育及其利用[J]
.杂交水稻,1997,12(5):4-6.
被引量:9
10
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
水稻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与体会[J]
.中国稻米,1997,3(6):6-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陈玉虎,张增勤,何贤彪,刘守平,陈业坚.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J]
.杂交水稻,1993,8(4):5-8.
被引量:12
2
顾铭洪,游艾青,潘学彪.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1):13-21.
被引量:23
3
林鸿宣,熊振民,闵绍楷,吴明国,俞桂林.
水稻雪禾矮早矮秆基因定位研究初报[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1):17-20.
被引量:12
4
武小金,尹华奇.
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途径[J]
.杂交水稻,1994,9(2):4-7.
被引量:14
5
徐秋生,李卓吾.
亚种间杂交稻谷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26-29.
被引量:63
6
尹华奇.
袁隆平思路与杂交水稻的产生和发展[J]
.杂交水稻,1994,9(3):55-57.
被引量:7
7
李振宇,吴建利.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WCR1的表现及其利用[J]
.杂交水稻,1994,9(5):10-12.
被引量:3
8
朱旭东,王建林,熊振民,严学强.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广亲和性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4,8(4):211-216.
被引量:16
9
董世钧,李春寿,李关土,范天云.
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的表现[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2):77-81.
被引量:10
10
陈深广,闵绍楷,熊振民,吴建利,朱旭东.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2):115-11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93
1
范分良,唐湘如.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0-225.
被引量:2
2
邓仲篪,周鹏,陈翠莲.
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及转运效率间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33-338.
被引量:18
3
王宝和,施文娟,周长海,戴正元,刘晓斌,刘广青,刘晓静,白和盛,张洪熙.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336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5,20(1):20-21.
被引量:1
4
陈玉虎,张增勤,何贤彪,刘守平,陈业坚.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J]
.杂交水稻,1993,8(4):5-8.
被引量:12
5
崔杰,杨振玉,高勇,华泽田,迟克生.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杂交优势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1994(2):17-19.
被引量:2
6
刘国民,李耘.
不同类型水稻的亲和力与遗传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6):581-584.
7
董世钧,李春寿,李关土,范天云.
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的表现[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2):77-81.
被引量:10
8
吴险峰,吴让祥,金宜祥,张爱国,李根明,徐乐斌,宁会琴,王开宏.
水稻亚种强优组合选育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02-303.
被引量:1
9
陈顺辉.
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及进展[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4):10-14.
10
陈小荣,钟蕾,左清凡.
两系法杂交水稻抽穗结实期持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459-146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
1
周乐良,汤鸿钧,伍祥,刘芝妹,余德涛.
杂交水稻恢复系Q431选育及其组合金优431优异性分析[J]
.种子,2005,24(2):80-84.
被引量:14
2
周乐良,伍祥,石帮志,张上都,陈文强,汤鸿钧.
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322-327.
被引量:4
3
陆作楣,张莉.
水稻同质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J]
.种子世界,2015(11):27-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能刚,鄢小青,陈启刚,谢应平,雷云龙,陈锋.
水稻同质渗粳恢复系R100的选育与配合力分析[J]
.农技服务,2021,38(1):25-27.
1
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
水稻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与体会[J]
.中国稻米,1997,3(6):6-7.
被引量:2
2
吴洪恺,陆作楣,史开兵.
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J]
.杂交水稻,2008,23(6):7-10.
被引量:3
3
白和盛,王宝和,周长海.
偏籼型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12-14.
4
陆作楣,张莉.
水稻同质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J]
.种子世界,2015(11):27-28.
被引量:1
5
陈志军,周雷,杨国才,李三和,刘凯,胡刚,游艾青.
籼型同质恢复系的选育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8):3687-3690.
6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J]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
7
林道宣,张旭,陈钊明,刘彦卓,孔清霓,梁祖扬,邱润恒,刘斌,李长叶.
关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探讨 Ⅰ.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株型结构差异的比较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1,18(6):1-4.
8
吴升华,赵志杰,陈静,赵汉平,周凯.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汉中的育性表现[J]
.陕西农业科学,1991,37(2):12-14.
9
李建红,洪德林.
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7):851-857.
被引量:19
10
周乐良,黄永兴,汤鸿钧,伍祥,刘芝妹.
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46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2005,24(7):104-105.
被引量:3
种子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