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适与安乐哲对《淮南子》中“道”的不同解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胡适与安乐哲对《淮南子》的道论,因处于不同时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解读。胡适基于其科学主义的立场,极力打落"道"的传统意义,认为道是假设之"道",有为之"道"。安乐哲遵循"道"的传统意义,但用西方的思想理解"道",认为道是源头之"道",无为之"道"。他们对"道"的解读不同集中在三点:一、假设之"道"与源头之"道";二、从"一"到"万物"的过程与从"万物"到"一"的过程;三、水的喻象与道的有为无为。
作者 陈小霞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胡适 安乐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 2何宁撰.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 3[美]郝大维,安乐哲著,施忠连译.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49.
  • 4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08.
  • 5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 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8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