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
谭君强
机构地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云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0,共6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叙事学
中国叙事学
比较叙事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1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2
1
[美]James Phelan,等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申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1.
3
赵炎秋.
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刍议[J]
.中国文学研究,1998(1):3-5.
被引量:9
4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5
[法]伊夫·谢弗勒.比较文学[M].王炳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
Mieke Bal.The Point of Narratology.Poetics Today,1990:11(4).
7
[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
8
谭君强.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9
James Phelan&Peter J.Rabinowits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10
[美国]普林斯.2003年修订再版.《叙事学词典》.
共引文献
251
1
伍大福.
试论“三言”、“两拍”中的梦境描写[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42-45.
被引量:1
2
申朝晖.
论《红楼梦》的时间倒错[J]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55-57.
3
王艳云.
断中有续与虚实相间——论《九十九度中》的艺术特色[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2):45-47.
4
王文参.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4):63-67.
5
陶运清.
由《肴殳之战》的记叙看“春秋三传”的叙事艺术[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98-100.
6
李欧.
论《红楼梦》中的梦幻的结构功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182-185.
7
崔玉香.
从苦难主题看余华对传统宿命观的承袭[J]
.山东社会科学,2006(6):122-124.
被引量:4
8
陈培湛.
用民族个性与创作个性表现人性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45-48.
9
唐昱.
明清“易性乔装”剧兴盛之因缘[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2):40-47.
被引量:6
10
贺根民.
巅峰之失:小说评点衰落的学理分析[J]
.学术论坛,2006,29(7):156-15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3
1
袁可嘉.
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及理论[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8(3):54-65.
被引量:6
2
蔡钟翔.
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J]
.文学评论,1997(5):35-41.
被引量:34
3
林岗.
建立小说的形式批评框架——西方叙事理论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1997(3):145-154.
被引量:12
4
赵宪章.
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62-168.
被引量:31
5
车槿山.
比较叙事学的设想[J]
.中国比较文学,2006(2):34-36.
被引量:4
6
汪正龙.
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形式主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06(4):22-30.
被引量:9
7
周宪.
“合法化”论争与认同焦虑——以文论“失语症”和新诗“西化”说为个案[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5):98-107.
被引量:24
8
申丹.
“整体细读”与深层意义——克莱恩“一个战争片段”的重新阐释[J]
.外国文学研究,2007,29(2):31-42.
被引量:20
9
[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M].王宇根,宋伟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4.
10
李绂.秋山论文[A].王水照编.历代文话[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12
1
舒凌鸿,谭君强.
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谭君强教授访谈录[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34(3):1-19.
2
王瑛.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34-40.
3
谭君强.
论比较叙事学研究[J]
.思想战线,2010,36(6):67-71.
被引量:1
4
谭君强.
李绂《秋山论文》中的叙事论:比较叙事学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5):256-264.
被引量:1
5
李丽丹.
《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J]
.理论月刊,2011(12):133-135.
被引量:1
6
李春青,袁晶.
“形式”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学界形式主义文论研究之反思[J]
.中国文学研究,2013(2):5-11.
被引量:7
7
王瑛.
西方叙事学本土化研究述评(1979—2013)[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137-145.
被引量:4
8
王昌凤.
作为叙事问题和问题叙事的“微叙事”[J]
.科教导刊,2018(36):46-47.
被引量:2
9
王振军.
民族的立场 差异性研究 比较的方法——论中国叙事学建构[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37(3):141-148.
被引量:2
10
李莉.
基于语言结构的中西小说叙事模式差异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2):150-15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邹建军,卢建飞.
地理叙事的生成、形态、特征及其当代意义[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1):211-221.
被引量:1
2
史冬冬,张琴娅.
微纪录片叙事对城市形象的拼图式建构——以《光辉岁月》对厦门的形象建构为例[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1):115-130.
被引量:1
3
王瑛.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34-40.
4
吕双伟.
乾嘉骈文的复兴[J]
.文学评论,2014(2):214-223.
被引量:2
5
谭君强.
时间与中外叙事作品中的时间表现[J]
.池州学院学报,2014,28(2):1-6.
被引量:1
6
赵炎秋.
场外征用的必要性与有效度[J]
.文艺争鸣,2015(4):93-98.
被引量:8
7
赵炎秋.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6):122-131.
被引量:6
8
王瑛.
空间叙事:中国叙事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21-129.
被引量:2
9
王昕,闫丽俐.
陌生化手法在《老人与海》的运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6):10-11.
10
丁国旗.
文艺的“教化”作用论纲[J]
.长江文艺评论,2016(4):4-12.
被引量:2
1
王振军.
比较叙事学视域下的《铁皮鼓》与《古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6):169-173.
被引量:3
2
谭君强.
学术史视阈下的比较叙事学[J]
.叙事(中国版),2011(1):143-157.
3
李丽丹.
叙事学中国化道路的里程碑——评《中西通俗小说叙事:比较与阐释》[J]
.民间文化论坛,2012(6):87-92.
4
王瑛.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34-40.
5
谭君强.
论比较叙事学研究[J]
.思想战线,2010,36(6):67-71.
被引量:1
6
车槿山.
比较叙事学的设想[J]
.中国比较文学,2006(2):34-36.
被引量:4
7
蔡霞.
异曲同工:叙事透镜中的深邃主题——印第安裔小说《仪典》与《红楼梦》叙事策略比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101-104.
被引量:3
8
陈桂琴.
国内叙事学研究发展述评[J]
.外语学刊,2010(6):135-137.
被引量:10
9
编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1):111-111.
10
谭君强.
学术史研究及其在学科发展中的意义——以叙事学与比较叙事学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11(1):98-102.
被引量:6
江西社会科学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