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之比较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作者
俞思念
赵大朋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出处
《学习论坛》
2010年第4期9-13,共5页
Tribune of Study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比较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常修泽.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4):3-6.
被引量:6
2
[美]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肖爱民.
美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利弊[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3-16.
被引量:6
4
蓝庆新.
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与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J]
.南京社会科学,2009(1):23-28.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王友明.
新美国模式的历史溯源与基本特征[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6):60-63.
被引量:4
2
蔡娟,岑娥.
美英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J]
.国外理论动态,2001(11):16-18.
被引量:1
3
魏羡慕.
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形成过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9):18-21.
被引量:3
4
何东.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
.金融研究,2007(05A):161-167.
被引量:14
5
《救助计划引来监管呼声》,http://business.sohu.com/20080925/n259743677.shtml.
6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金融问题研讨会综述》,人民网,2008年11月28日.
7
《西方大国集体陷入经济衰退》,《新京报》2008年12月6日.
8
《金融危机笼罩美国》,《环球视野》2008年10月16日.
9
myy.cass.cn/file/2000020110507.html.
10
何帆.从华尔街丑闻看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危机[J].经济时评,2002,(8):4.
共引文献
41
1
赵大朋,俞思念.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比较[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1):42-45.
被引量:1
2
印辉.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问题[J]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被引量:1
3
刘东建,刘俐莉.
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1):92-95.
被引量:10
4
刘东建.
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42-44.
被引量:30
5
颜士刚,李艺.
论有关技术价值问题的两个过程: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1):82-85.
被引量:12
6
褚海丽.
电视媒体如何正确宣传人口政策[J]
.西北人口,2007,28(2):108-110.
7
颜旭.
全球化对中国国家主权的双重效应与维护的发展性取向[J]
.前沿,2007(4):214-217.
8
彭新良.
论中国的“文化大国”战略选择[J]
.贵州社会科学,2007(3):30-34.
被引量:5
9
曹峻.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J]
.湖北社会科学,2007(9):162-164.
10
李兴.
“多极化”、“全球化”、“一体化”关系辨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5):757-76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3
1
秦刚.
邓小平与中国的发展道路[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0-13.
被引量:1
2
吴茜.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与历史命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6):65-69.
被引量:4
3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4
姜长斌.
社会主人——俄国农民的悲剧命运——反思苏联模式中农业政策失败的沉痛教训[J]
.探索与争鸣,2007(3):62-68.
被引量:4
5
刘建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181.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7
1
徐崇温.
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
.学习论坛,2010,26(11):5-10.
被引量:1
2
成杰芳.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对中国模式的邹议[J]
.大江周刊(论坛),2011(8):34-34.
3
俞思念.
社会主义复兴与中华民族复兴在当代中国的统一[J]
.学习论坛,2012,28(1):10-15.
被引量:1
4
陈茂荣.
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J]
.创新,2012,6(1):37-40.
5
臧秀玲,杨帆.
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J]
.山东社会科学,2012(2):21-27.
被引量:6
6
陈攀.
中国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J]
.青年与社会(下),2015,0(1):293-294.
7
李明斌.
中国道路与两种制度关系的历史方位[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81-1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新宁.
新型劳动关系的道德建构[J]
.学习论坛,2011,27(5):67-70.
2
鲁全,石琤,邢连斌.
债务危机与福利制度:基于福利生产模型的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2(8):34-39.
被引量:1
3
宣昌勇,晏维龙.
论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J]
.学术论坛,2012,35(11):126-129.
被引量:1
4
吕薇洲,邢文增.
从金融危机看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困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4):13-17.
被引量:4
5
官进胜.
后危机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J]
.青海社会科学,2014(3):1-6.
6
李明斌.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J]
.科学社会主义,2015(5):142-147.
被引量:1
7
李明斌.
中国道路与两种制度关系的历史方位[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81-186.
被引量:1
8
花凤春.
对马克思恩格斯“新社会因素”的多重语义分析[J]
.文化软实力,2021,6(2):69-77.
9
张胥,谭冀.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逻辑的三维诠释[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2):60-71.
被引量:4
1
陈广亮.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力的由缘[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3):48-51.
被引量:2
2
袁新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0):57-64.
被引量:1
3
乔荣生,李西祥.
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3):18-23.
4
王芳芳.
价值观与方法论维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8):22-24.
5
周淼.
科学、和谐的发展模式[J]
.实事求是,2008(1):33-35.
被引量:1
6
杨兴林.
“中国模式”是三位一体的统一[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25-29.
被引量:3
7
张义明.
全球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5-7.
8
任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和谐世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90-95.
被引量:2
9
姜怀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选择的历史转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
.求实,2009(1):79-82.
10
李婷婷.
“中国威胁论”及其应对[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16-18.
学习论坛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