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宗教感与历史情怀:中西文化的不同超越方式及其思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超越以死亡为标志的存在有限性及其所导致的整体生命意义的缺失是人类普遍深刻的内在冲动。在中西方文化中,超越性各自表现为典型的纵向—横向、外在—内在的神圣宗教与世俗历史方式。在形上意义上,人类个体存在有限性的关键时间,宗教与历史之为超越方式的要义则是以"永恒"或否定有限意义上的"无限绵延"为此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途径。历史情怀在超越性方面对宗教感的功能替代性可以为解释中国人宗教感淡薄及其历史观、家族观乃至生育观等文化现象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2Robert Nozick, The Examined Life, Philosophical Meditations, Simon & Schuster Inc, 1989, p. 166, p. 13.
  • 3Arthur Danto, Narration and Knowled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p. 8.
  • 4Arthur Danto, Narration and Knowled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p. 11.
  • 5人类对时间的思考,与人义论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但是,一些思想家已经指出,那种试图完全从时间之中来思考时间的做法,本身就是人义论的一个表征.比如,蒂利希说:"除了在永恒的光芒中审视时间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去评判时间.为了判断事物,我们必须一方面涉身其中,一方面又置身其外.因此,如果我们完全进入时间之中,我们就无法通过祈祷、冥想与沉思将自己提升到永恒的位置上来.我们应该像所有其它生灵一样成为时间的孩子,不去追问时的意义."参蒂利希:《永恒的现在》,石涛译,载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第1828-1829页
  • 6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页.
  • 7Herbert Butterfield: The Origins of History, Eyre Methuern Ltd,1981, p. 118-125.
  • 8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编第三节《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 9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50页.
  • 10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06年,"新版前言"第5页.

共引文献21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