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影视时代小说与剧本改编的审美关联——以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的蓬勃兴起和媒介权力的空前膨胀,传统意义上的当代文学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而影视文化的强势崛起是造成文学影响力削弱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的解读和阐释,具体剖析影视与文学之间从共荣、疏离、蚕食到反抗的深切关联,直接关涉到我们对影视时代文学尴尬的生存方式的感知和变迁时代的文化症候。
作者
闫红
王俊刚
姚晓红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6,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关键词
铁凝小说
影视改编
审美关联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黄发有.
挂小说的羊头 卖剧本的狗肉——影视时代的小说危机(下)[J]
.文艺争鸣,2004(2):70-7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张欣.
关于风格[J]
.当代电影,1997(4):90-91.
被引量:1
2
米兰·昆德拉 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三联书店,1992年6月第1版.第18页.
3
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第301页.
4
张芳林.《感悟莫言》[J].《热风—文学圈》,2001,(3).
5
张英.《西北硬汉—杨争光访谈录》[M].,..
6
罗望子 等.《影视拯救了小说还是伤害了小说》[N].《北京日报》,2003年2月9目.
7
王兰英.《人性·命运·文化—杨争光谈小说创作》[N].《作家报》,1993年9月11日.
8
克洛德·托马塞.《新小说·新电影》[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9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10
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版.第462页.
共引文献
11
1
杨华轲.
泛媒介背景下网络小说与影视的互动关系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6):13-14.
2
王永志.
消费时代影视改编的困境[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6):48-49.
3
李松.
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J]
.重庆社会科学,2004(B10):67-71.
被引量:10
4
夏秀.
文学与“文艺学危机”[J]
.山东社会科学,2005(6):89-92.
5
梁振华.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J]
.山东社会科学,2006(8):33-38.
被引量:9
6
闫红.
论当前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生存的悖论性处境——以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2):15-20.
被引量:19
7
梁振华.
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J]
.理论学刊,2007(8):119-123.
8
程箐.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影像叙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40-44.
9
张国华.
尊重经典 敬畏历史[J]
.中国电视,2011(8):33-36.
10
李建安,祁国宏,周婷.
老子文学批评思想的现代诠释[J]
.文艺评论,2011(12):17-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王俊义.
一位世纪学人的文化情怀——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论解读[J]
.学术研究,2003(7):9-16.
被引量:24
2
萧知纬,尹鸿,何美.
好莱坞在中国:1897—1950年[J]
.当代电影,2005(6):65-73.
被引量:43
3
闫玉刚.
“文化折扣”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策略[J]
.现代经济探讨,2008(2):52-55.
被引量:56
4
米静.
突破好莱坞霸权的法国电影新势力[J]
.电影艺术,2008(3):145-148.
被引量:10
5
李莉.
魔幻世界里的爱情镜像——国产魔幻爱情影片透视[J]
.当代电影,2013(9):140-143.
被引量:5
6
王冰雪.
力·度之间:“华莱坞”电影国际化生存空间的延伸与拓展[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21(1):49-56.
被引量:6
7
原文泰.
从“本土化”到“交融”——论“华莱坞”大片的“走出去”[J]
.东南传播,2014(2):40-43.
被引量:3
8
邵培仁.
关注未来媒介发展变化的大趋势[J]
.当代传播,2014(2):1-1.
被引量:6
9
美国电影产业研究课题组,邓林.
2012年美国电影市场分析统计报告[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2):435-4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志方.
论“华莱坞”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困境及应对策略[J]
.新闻爱好者,2016(11):44-4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秀梅,刘思聪.
世界电影格局视野中邵培仁华莱坞电影理论的创新体系建构研究[J]
.东南传播,2022(8):12-20.
被引量:1
2
燕频.
探讨新媒体时代英语原声电影的文化交流作用[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32-32.
被引量:1
3
杨艳超,薛欢.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原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
.新闻战线,2017,0(5X):95-96.
被引量:2
1
阎红.
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与影视改编的审美关联——以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J]
.大舞台,2009(5):14-15.
被引量:1
2
李咏吟.
体验流与话语流的审美关联[J]
.文艺评论,1999(4):18-26.
被引量:1
3
闫红.
论当前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生存的悖论性处境——以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2):15-20.
被引量:19
4
李宗梅.
影响与重构——流行文化主导下的当代都市小说[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3):45-46.
5
黄亚洲.
笔写小平 心有大潮[J]
.新湘评论,2014(18):1-1.
6
韦晓军.
浅析小说《动什么别动感情》幽默语言的特色[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128-130.
7
汪朗.
父亲汪曾祺,站在政治漩涡的边缘[J]
.领导文萃,2014(10):56-59.
8
林克欢.
地方色彩与文化人格——《李志浦剧作选》读后[J]
.广东艺术,1995,0(2):13-14.
9
薛韬.
《理智与情感》的电影改编浅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4,0(20):375-375.
10
袁振奇.
王昭君[根据曹禺原著、江蛰君京剧本改编][J]
.剧影月报,2001(3):25-36.
电影文学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