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本土化研究——基于法律逻辑学之模糊理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模糊理论是为了使研究问题更精确、更科学,并非陷入不可知论;而且是在近乎可以控制的模糊程度追求相对精确。根据模糊进行推理,可知在性犯罪案件中,有性犯罪前科或者性倾向这种品格证据的被告人更愿意犯罪,因而更可能犯下正在被审判的性侵犯罪行,这使得品格证据在性侵犯案件中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性侵犯案件取证难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
作者 白静
机构地区 华北煤炭医学院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10年第6期19-20,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20(1):19-25. 被引量:82
  • 2[美]约翰·W.斯特龙(HohnW.Strong)主编,汤维建等.麦考密克论证据[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3(美)乔恩·R.华尔兹(JonR.Walts)著,何家弘等.刑事证据大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18

共引文献8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