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活体验研究:论“面死而生”的道德教育意蕴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存在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对存在之本质的思考直接指向个体对死亡的体验,道德教育应该以儿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一方面,儿童对死亡的体验引导着儿童自身道德感的形成,这是道德教育的形而上基础;另一方面,成人对死亡的体验构成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各种死亡话语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呈现"面死而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蕴,尝试寻找一种以生活体验研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作者 谭斌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9,共5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D.J.恩莱特.人的末日[M].华进,石香,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 2[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3[美]马修斯.哲学与幼童[M].陈国容,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 4马克斯·范梅南2006年10月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现象学教育学国际研讨会”上的大会发言稿,谭斌译.

共引文献27

同被引文献4

  • 1欧文;亚龙.直视骄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
  • 2刘星;付敏.论死亡对人生价值的作用[M].
  • 3程婷.论艺术体验对死亡焦虑的超越[M].
  • 4蔡颇.死亡焦虑,死亡态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M].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