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南海热带辐合带的气流分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2001~2005年Micaps每日08:00的850hPa天气图,及相关海区指标站实时资料,对出现在南海的热带辐合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辐合带按其组成气流和所出现的地理位置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偏东型、偏西型、东西相连型和南压型,这4种类型与其组成气流和出现季节有密切关系,对南海不同海区天气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作者
李淑君
机构地区
南海舰队海洋水文气象中心
出处
《广东气象》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天气学
气流分型
南海热带辐合带
分类号
P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4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1
蒋尚城.全球ITCZ气候特征研究.气象学报,1988,46(2):241-244.
2
柯史钊,黄智慧.
南海—西太平洋地区ITCZ气候学特征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1993,9(1):20-27.
被引量:6
3
张庆红,郭春蕊.
热带气旋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海洋学报,2008,30(4):1-11.
被引量:30
4
徐海明,何金海,董敏.
印度半岛对亚洲夏季风进程影响的数值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2):117-124.
被引量:18
5
徐海明,何金海,周兵.
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合成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1):10-22.
被引量:15
6
高辉,薛峰.
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1):57-68.
被引量:60
7
李建平,朱建磊.
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过程的气候学特征[J]
.气象学报,2008,66(6):926-939.
被引量:18
8
陶诗言,张庆云,张顺利.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J]
.气象学报,2001,59(6):747-758.
被引量:78
9
冯瑞权,王安宇,梁建茵,林建恒,李江南,吴池胜.
南海夏季风撤退期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7-13.
被引量:11
10
杨彩福,焦新龙,彭灿.
热带辐合带与南海气候[J]
.海洋通报,2003,22(6):83-87.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26
1
MAO Jiangyu, DUAN Anmin, LIU Yimin WU Guoxi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l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hange in the tilting of the ridgeline surface of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48(S2):18-23.
被引量:6
2
祝从文,陈隆勋,何金海.
春夏季节转换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与大尺度环流和温度场变化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2004,20(5):493-504.
被引量:11
3
陈联寿,罗哲贤,李英.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J]
.气象学报,2004,62(5):541-549.
被引量:299
4
杨修群,黄士松.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J]
.气象科学,1989,9(2):125-138.
被引量:58
5
毕慕莹.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J]
.气象学报,1989,47(4):467-474.
被引量:27
6
徐亚梅,伍荣生.
热带气旋碧丽斯(2000)发生的数值模拟:非对称流的发展及转换[J]
.大气科学,2005,29(1):79-90.
被引量:33
7
谢安,张振洲.
南海夏季风的推进[J]
.气象学报,1994,52(3):374-378.
被引量:15
8
林建恒,王安宇,冯瑞权,唐天毅,吴池胜,李国丽,李江南,吴尚森.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2):113-122.
被引量:20
9
吴迪生,赵雪,冯伟忠,马毅.
南海灾害性土台风统计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3):309-314.
被引量:35
10
何金海,徐海明,周兵,王黎娟.
关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及其机制的讨论[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4):333-344.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242
1
韩岩松,姜伟,肖玉雯,雍阳阳,余克服.
全球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主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进展,2023,38(5):515-532.
被引量:2
2
施小英,徐祥德,王浩,秦大庸.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J]
.水利学报,2008,39(5):596-603.
被引量:8
3
隋波,隋戈,隋丹.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环流、极涡指数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的研究[J]
.地理科学,2007,27(z1):69-77.
被引量:4
4
高艺,郑益群,邓飞,郭婷婷,高文洋.
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
.海洋预报,2010,27(1):13-18.
被引量:2
5
梁红,马福全,李大为,刘凯.
The Influence of SST Warm-water Region and ITCZ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on the Northeast Cold Vortex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9):18-21.
6
郑彬,李春晖,谷德军,林爱兰,魏红成.
南海夏季风监测预测研究与业务现状评述[J]
.气象科技进展,2012,2(6):32-37.
7
黄荣辉.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基础科学,2004,6(4):6-16.
被引量:11
8
何金海,宇婧婧,沈新勇,高辉.
有关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其变率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04,20(5):449-459.
被引量:35
9
陈艺敏,钱永甫.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1):13-23.
被引量:33
10
陈士贵.
贵刊一条好信息改变了我的人生[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181-181.
同被引文献
16
1
谢安,叶谦.
OLR低频振荡与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J]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143-150.
被引量:12
2
于玉斌,姚秀萍.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J]
.气象,2005,31(7):10-15.
被引量:18
3
何丽萍,王元,马辛宇.
西北太平洋TC高频源地与GMS-SST暖水区及ITCZ的匹配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4):440-447.
被引量:13
4
王会军,范可.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与南极涛动的关系[J]
.科学通报,2006,51(24):2910-2914.
被引量:53
5
刘舸,张庆云,孙淑清.
2005年夏季中国登陆台风的环流特征[J]
.大气科学,2007,31(5):909-918.
被引量:13
6
孙淑清,刘舸,张庆云.
南半球环流异常对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及其机理[J]
.大气科学,2007,31(6):1189-1200.
被引量:41
7
宋文玲,何敏.
热带太平洋对流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关系的探讨[J]
.应用气象学报,1998,9(S1):110-119.
被引量:14
8
仇永炎,马德贞,林玉成.
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与赤道辐合带的北跳[J]
.气象,1999,25(2):3-9.
被引量:3
9
何敏,宋文玲,陈兴芳.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J]
.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17-25.
被引量:88
10
李雪,任福民,杨修群,王长金.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4):504-51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黄小燕,管兆勇,何洁琳,何立.
南海ITCZ异常变化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热带气旋(TC)活动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2017,41(1):1-1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东海,曾智琳,张春燕,杨帅,梁必骐.
南海暖季天气系统与中尺度对流过程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2022,46(2):419-439.
被引量:2
2
江文,王东海,张春燕,曾智琳,李国平.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2022,38(3):433-443.
被引量:3
3
杨亚新.
1971-2020年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与大风分布特征[J]
.海洋预报,2024,41(1):104-111.
被引量:2
4
李铮,贺山峰,陈超冰,邱兰兰,李明启.
1949–2022年海南岛登陆台风特征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4,9(2):313-325.
5
杨童,牛广山.
热带印度洋赤道辐合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21,10(6):584-597.
6
吴杨春,杨显玉,胡淼,杨童.
中东太平洋赤道辐合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22,11(5):762-787.
1
董慧涵,黄钧桑.
澳门台风[J]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63-69.
2
纪瑞鹏,张喜民,李刚.
沈阳等6城市热岛效应卫星监测研究[J]
.辽宁气象,2000(4):22-23.
被引量:25
3
王钦,杨占婷,陈超君.
2012年6月25—26日贵州省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J]
.贵州气象,2013,37(3):13-19.
被引量:1
4
买合皮热提.吾拉木,热苏力.阿不拉,玉苏甫.买买提,王红岩,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阿克苏地区冰雹时空变化和灾害特征[J]
.干旱区研究,2015,32(1):108-115.
被引量:6
5
张凌云.
柳州2012年9·24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A01):70-72.
6
高扬,何道娟,陆泽岩.
2005年6月中旬连续性暴雨的天气形势分析[J]
.福建气象,2009(1):14-16.
7
陆华静,彭勇刚,蒙召桂.
1976—2010年环江县汛期暴雨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81-282.
被引量:1
8
张凌云,刘蕾,李亚琴,李家文.
柳州“2012.4.12”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22-25.
被引量:9
9
黄春华,林文桦,莫权芳.
2014年6月5—7日防城港市前汛期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A02):24-25.
10
詹莹玉,陈景隆,农钢.
201312号台风“潭美”带来的大暴雨过程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5(A02):38-39.
广东气象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