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的人体系统解剖思想——三部六位体用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人说,中医没有解剖,中医的脏腑是功能的脏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伤寒论》就有明确的中医自身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系统学思想。它把人体从结构上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从功能上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位"。集中体现了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观(一体两用)。
作者
葛慧玲
马文辉
机构地区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7期6-7,共2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伤寒论》
解剖学
人体系统解剖思想
三部六位
体用观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8
1
刘景源.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伤寒与温热病、湿热病传变规律的区别[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13-14.
被引量:6
2
张正昭.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1):7-9.
被引量:4
3
马文辉,孙小红.
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57-259.
被引量:10
4
吕翠田,司富春,曹玉净.
论湿热病的三焦辨证论治[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569-569.
被引量:3
5
陈林榕.
“半表半里”辨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被引量:4
6
赵文鼎.
试论《周易》对《伤寒论》三阴三阳说的影响[J]
.甘肃中医,2005,18(11):1-2.
被引量:4
7
赵红萍,马文辉.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是《周易》的“三极六爻”思想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3-4.
被引量:6
8
廖天源.
邪伏膜原证治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16-117.
被引量:2
9
赵进喜.
《伤寒论》三阴三阳新解及其临床发挥[J]
.中医杂志,2007,48(3):208-210.
被引量:20
10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
引证文献
3
1
马文辉,姚博.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浅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5):15-17.
被引量:11
2
师小茜,牛阳.
“半表半里”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6,31(5):750-753.
被引量:2
3
张泽智,尹相乾,马文辉.
基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对湿热病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4):59-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袁丽丽,郭春阳,王静雅,贾永森.
从“日晡潮热”谈六经的内涵和外延[J]
.江苏中医药,2016,48(5):12-13.
被引量:3
2
逄蓬,陈孝银.
阴阳与二阴二阳、三阴三阳关系浅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3):215-217.
被引量:4
3
马文辉,姚博.
关于中医思维的几点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2842-2844.
被引量:12
4
贾韬,程文博,郎狄.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特色[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30-131.
被引量:2
5
张晨阳,王维,陈文慧.
半表半里证与免疫调控相关性探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718-720.
被引量:3
6
廖信祥,冯广革,周一庆.
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155-157.
被引量:11
7
腾小雨,张卫.
少阳非半表半里也[J]
.新疆中医药,2019,37(1):86-87.
8
邱晶晶,张卫.
《伤寒论》三部定位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8):199-200.
被引量:1
9
尹相乾,姚博,马文辉.
基于三部六病理论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J]
.世界中医药,2020,15(2):177-180.
被引量:10
10
张泽智,尹相乾,马文辉.
基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对湿热病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4):59-64.
被引量:2
1
葛慧玲,马文辉.
《伤寒论》的人体系统解剖思想——三部六位体用观[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91-192.
被引量:1
2
路玉滨.
从体用观看《内经》藏象学说的实质[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25(4):35-38.
被引量:4
3
张仕玉,李增华.
中医“体用”观[J]
.家庭中医药,2008,15(3):19-19.
被引量:1
4
刘庆华,史丽萍.
试论“神明”的体用观[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5):5-6.
被引量:6
5
余涛,侯风刚.
邱幸凡“脏虚络痹”辨证思想简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1):37-38.
6
李果,左冠超,齐鸣,任佳辉,李胜涛.
中医血瘀证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71-73.
被引量:19
7
张明明,王佳舒.
传统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21-22.
被引量:1
8
魏玉龙.
调心与治神浅释[J]
.中医学报,2013,28(12):1818-1820.
被引量:12
9
陈宪海,姚保泰.
从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谈功能性疾病和功能调节[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20-22.
被引量:5
10
宋俐,马翠翠.
中医饮食养生理论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3,0(3):941-941.
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