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粮食产量数理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1983—2003年数据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1983—2003年粮食总产量、农业劳动力等相关数据的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修正,最终建立合适的粮食产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同时,利用模型对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进行分析。
作者
汪燕
宫兴丽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
多重共线性
自相关
异方差
EVIEWS
分类号
S114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谢杰.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36-40.
被引量:53
2
林玉蕊.
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3):102-108.
被引量:35
3
王乃静,李国锋.
基于EVIEWS软件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检验案例解读[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0):94-97.
被引量:25
4
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丘京南.
EVIEWS软件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过程中的实证分析[J]
.市场研究,2007(8):26-29.
被引量:6
6
袁建文.经济计量学实验(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林玉蕊.
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10):104-108.
被引量:5
2
[美]达莫达尔N·古亚拉提著,张涛等译.《经济计量学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中国农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38-24.
4
曾玉荣.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率测算及分析.福建农业科技,1992,(2):23-28.
5
展广伟.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25-230.
6
福建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25-132.
7
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25-336.
8
黄季琨,罗泽尔.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
William H. Greene : ECONOMETRIC ANALYSIS. 5th Edition [ M]. Prentice Hall, 2002.
10
中财网:李振声谈中国粮食问题:中国人能养活自己12007年03月22日09:34:25.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70322000485&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共引文献
116
1
陈文哲.
粮食价格和农业收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20):1-2.
被引量:5
2
黄雪燕.
结合应用软件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初探[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3):44-47.
被引量:2
3
陈霞.
基于EVIEWS软件浅析能源问题[J]
.当代经济,2007,24(12S):62-63.
4
朱龙.
中国粮食生产问题的实证研究[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33-37.
被引量:2
5
吴英杰.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978—2005[J]
.经济研究导刊,2009(7):24-26.
被引量:23
6
龚学武,武戈.
我国食糖进口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33-2735.
被引量:8
7
程毛林,韩云.
苏州外资制造业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测算模型与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3):381-385.
被引量:7
8
李启超,刘晓东,李晓娜.
河北省太行山区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58-259.
被引量:2
9
郭智勇,彭亚拉,李蕊舟,杨勇,夏振芳.
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58-2760.
被引量:14
10
任蕊,黄裕,吉婕.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1):139-140.
同被引文献
24
1
励莉,陈正锋.
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计量分析[J]
.湖南农机,2007(1):32-33.
被引量:1
2
郭燕枝,郭静利,王秀东.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S1):22-25.
被引量:27
3
吴玉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J]
.农村经济,2004(12):19-21.
被引量:17
4
肖国安,王文涛.
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2):90-93.
被引量:23
5
林绍森,唐永金.
三种模型对我国粮食产量预测效果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7,23(7):39-40.
被引量:14
6
杨剑波.
1978-2003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和粮食产量关系的计量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69-71.
被引量:14
7
谢杰.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36-40.
被引量:53
8
张应龙.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成本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2].
9
周剑波.粮食生产中价格信息作用研究.湖南大学,2005.
10
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引证文献
3
1
高彦鹏,曹方,陈秉谱,马燕玲.
1978—2011年甘肃粮食产量变化原因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20-223.
被引量:2
2
刘真心,邬文兵.
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248-249.
被引量:2
3
刘泽华.
利用计量模型寻求影响安徽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J]
.智富时代,2015,0(9X):29-3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黄勇,朱信凯.
基于指数分解法的中国粮食增量贡献要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4(6):92-102.
被引量:23
2
欧阳浩,戎陆庆,黄镇谨,陈波,王萌.
基于粗糙集方法的广东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100-107.
被引量:15
3
张晶晶,丁永军.
甘肃农业产值影响因素研究[J]
.甘肃科技,2021,37(19):192-194.
4
刘泽华.
利用计量模型寻求影响安徽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J]
.智富时代,2015,0(9X):29-30.
1
成亚利,王波.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7):125-127.
被引量:3
2
吴琦磊,邓金堂.
基于EViews的我国农产品产量与相关投入的模型分析与预测检验[J]
.情报探索,2010(5):39-41.
被引量:6
3
夏元东.
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47-47.
被引量:4
4
刘果花.
温室番茄高产田间管理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2(12):85-85.
5
周琦,李军.
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1979—2012年辽宁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古今农业,2014(1):9-16.
被引量:1
6
段小红,王化俊.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50-55.
被引量:19
7
孙福田,王福林.
变弹性C-D生产函数测算农业机械化的贡献率方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75-77.
被引量:8
8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1-16.
被引量:14
9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严芳.
作物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学报,2016,53(6):1343-1356.
被引量:34
10
庄道元,陈超,杨丽.
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83—2006年数据[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8):202-203.
被引量:1
广东农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