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文教学呼唤准确的“国俗语义感”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俗语义”一词最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提出。王德春教授在深入研究国俗语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门“国俗语义学”,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所谓国俗语义,就是人们在词语的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民族文化语义。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作者
林忠港
机构地区
浙江丽水学院附中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国俗语义
语义感
语文教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民族文化背景
历史文化
语言单位
文化语义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德春.《一门新的语言学分科--国俗语义学略论》.《多角度研究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3
钱理君.《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共引文献
22
1
李庆本.
《红楼梦评论》的现代学术范式——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J]
.中国文化研究,2004(2):119-126.
被引量:7
2
陈仲义.
古今诗心,何以互文交汇——评伊沙《唐》能否成为名篇[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5):105-109.
被引量:2
3
孙妮.
种族、性、暴力、政治——解读V.S.奈保尔的《游击队员》[J]
.外国文学,2005(4):79-84.
被引量:2
4
李洪先.
互文性视野中的语文解读[J]
.教育评论,2005(6):56-60.
被引量:7
5
段丽君.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对经典文本的戏拟[J]
.当代外国文学,2006,27(1):93-99.
被引量:1
6
黄发有.
传媒趣味与文学症候[J]
.天津社会科学,2006(2):95-100.
被引量:2
7
张德明.
《藻海无边》的身份意识与叙事策略[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3):77-83.
被引量:58
8
闵云童.
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
.当代文坛,2007(1):59-61.
被引量:5
9
陈定家.
“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61-175.
被引量:39
10
闫立飞.
互文性视域中文学经典构成的历史诗学问题[J]
.江淮论坛,2007(3):154-159.
同被引文献
1
1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引证文献
1
1
张伟超,谢晓波.
论理解国俗语义对诗歌教学的影响[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2):28-30.
1
王培光.
语义感与语法感的关系[J]
.中国语文,2004(2):129-134.
被引量:10
2
查爱霞.
二语习得中的语感能力与语言学能[J]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2):33-35.
3
王培光,刘家璐.
修辞语感的实证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102-107.
被引量:1
4
罗佳.
普通话教学中对学生语音感的培养[J]
.科学咨询,2008(4):48-48.
5
江声玉,刘建才.
论朗读与语感的互动[J]
.中国成人教育,2006(6):188-189.
被引量:1
6
龙平,龙尚红.
语感培养的途径[J]
.文学教育,2009(3):52-53.
7
黄思熠.
论留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186-186.
8
何谓“语感”[J]
.宁夏教育,2010(12):80-80.
9
姚鹏慈.
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7-41.
被引量:5
10
马志刚.
汉—英中介语语法中虚指词it作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非对称性实证再探[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4(2):10-14.
语文建设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