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升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教育,负有为知识经济下的国家创新体系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职责,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很不够。文章从政府推动、高校改革、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因素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作者
朱锦秀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与服装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基金
重庆市软科学计划项目“重庆市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STC,2007CE9025)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对策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陈至立.把我国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27/content_6612312.html,2007-08-28.
2
张三强.
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92-94.
被引量:58
3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
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0):23-25.
被引量:41
4
何德忠,方祯云,张素荷.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8-30.
被引量:7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翟亚军,哈明虎.
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6):39-41.
被引量:66
2
马德秀.
产学研联盟:实现高校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9):15-17.
被引量:14
3
侯淑波.
法学研究生教学中知识拓展、知识链接与能力提升的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43-45.
被引量:3
4
肖国芳,朱剑,彭术莲.
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制度设想[J]
.江苏高教,2005(5):47-49.
被引量:18
5
.我国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N].中国青年报,2002-10-14.
6
陈学飞 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透视与借鉴-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马德秀.在产学研结合中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N].文汇报,2005-12-20.
9
王战军.
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4):21-24.
被引量:21
10
许迈进,叶林.
迈向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当前世界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动向和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3):155-160.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69
1
徐翠华,葛志芹.
当代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3):90-93.
被引量:12
2
李锐,安彦彦.
农业院校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6):202-203.
被引量:3
3
李春燕.
论高校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J]
.科技风,2010(7).
被引量:1
4
郑慧,彭灵灵,王婷,王志刚.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问卷调查[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3):19-22.
被引量:2
5
陆杰,李义平,汪晶,舒亮,姚盛棠,曾德利.
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生的新实践[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97-98.
6
许川山,虞乐华.
关于激光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
.激光杂志,2004,25(4):97-97.
7
何理想.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76-79.
被引量:8
8
王伟.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江苏高教,2004(6):124-125.
被引量:43
9
王丹平.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76-80.
被引量:8
10
龚桢梽,郑小林,周莉.
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49-5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4
1
李硕豪,李文平.
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基于对该计划首届500名毕业生去向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51-61.
被引量:29
2
薛贵,董奇,周龙飞,张华,陈传生.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6-11.
被引量:58
3
林秀华,汪健,杨存荣,杨永林.
创新能力培养——对清华大学两院院士的调查[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41-44.
被引量:33
4
申继亮,王鑫,师保国.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28-33.
被引量:46
5
张琼,钱德春.
高校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4):101-103.
被引量:4
6
林崇德,罗良.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34.
被引量:71
7
段碧花,彭运石.
国内近十来年创造性人格研究述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7-21.
被引量:7
8
林少惠,陈晓斌,朱秋莹,陈俊.
潮汕贫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评价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91-293.
被引量:6
9
李宏敏.
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大学教育科学,2009(2):32-36.
被引量:56
10
刘文,李明.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新进展[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3):64-67.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
1
王磊,蒋莹,明桦,田园,黄四林.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71-7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殷艳艳,张乐喜,李国东,李挺,王佳楠.
化学课程群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J]
.广州化工,2021,49(19):193-194.
被引量:1
2
曾长淦,杨阳,刘婷.
拔尖学生学习与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21(10):9-15.
被引量:11
3
向秋玲,朱毅琼,谢曼婷,邓凯,王淑珍.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
.医学教育管理,2022,8(3):260-264.
被引量:2
4
范福兰,黄艳琳,熊曳,胡奇芳.
小学生人工智能学习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22(6):13-24.
被引量:3
5
王克勤,王婷,刘伟,蔡志强.
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综述[J]
.高教学刊,2023,9(34):17-21.
被引量:1
1
韩晓赟,于铭汇.
英国生命教育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85-86.
被引量:4
2
朱鹤龄.
淮阴工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探[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10(5):38-39.
3
五省市经验交流[J]
.乡镇论坛,2016,0(35):9-11.
4
陆圣红.
求当下精彩 助一生幸福——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印象记[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13(6):16-17.
5
褚凤.
“去行政化”视角下高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的研究[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89-91.
6
刘继伟.
保定市构筑高校毕业生就业通途[J]
.中国劳动,2011(1):37-37.
7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
从本质上认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J]
.中国高等教育,2010(8):32-35.
被引量:19
8
黄华华.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结合 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5):8-11.
被引量:3
9
郑士贵.
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几个问题[J]
.管理观察,1997,0(4):20-20.
10
刘福才,刘复兴.
教师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之省思[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86-90.
被引量:7
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