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葫芦岛市粘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粘虫是危害葫芦岛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每年因粘虫危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率在15%左右。葫芦岛地区同省内各地相比较粘虫虫源相同、发生世代相同,不同的是葫芦岛地区二、三代粘虫均为主要危害世代,而沈阳地区则以二代粘虫为主、三代偶有发生,朝阳地区主要是以三代粘虫为主、二代基本不危害。通过研究表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葫芦岛市的气候条件及作物构成共同影响的结果,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作者
金伟
机构地区
葫芦岛市植物保护站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56-57,共2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粘虫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8
1
辛惠普,王丽艳,林志伟,南山,孙强,周弘春.
黑龙江垦区水稻害虫种类调查[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4.
被引量:10
2
任炳忠,姜兆文,高毅.
辽宁省蝗虫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3):60-63.
被引量:3
3
康乐.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J]
.昆虫知识,1993,30(2):124-127.
被引量:8
4
蒋佩兰,章志英,朱杏芬,陶方玲.
江西玉米害虫及其天敌名录[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1):42-52.
被引量:5
5
李德谦.
沈阳市新城子区甜菜夜蛾在大葱上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2):41-41.
被引量:3
6
孔令和,陈亮.
玉米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
.农技服务,2008,25(4):68-69.
被引量:6
7
刘振陆,张明伟,王贞才,刘守林.
本溪地区蝗虫调查[J]
.辽宁林业科技,1997(4):40-43.
被引量:8
8
杨海龙,薛腾,李德会,付俊,傅俊范.
辽宁玉米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1):96-98.
被引量:22
9
屈振刚,赵聚莹,张海剑,张小风.
玉米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为害特点[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25-25.
被引量:14
10
明真,邓志刚,杨晓光,侯丽伟.
吉林省的叶甲科昆虫(Ⅰ)[J]
.吉林林业科技,1998,27(3):46-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徐金兰,徐金龙,闫学凯.
粘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2):193-194.
被引量:9
2
覃芳,王剑峰,王京.
辽宁省玉米主要害虫种类名录[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5):56-60.
二级引证文献
9
1
余洋,王高平.
粘虫的实验室饲养方法研究[J]
.河南农业,2011(11X):45-46.
被引量:8
2
陆军.
浅谈粘虫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8):75-75.
被引量:1
3
曲昌明.
辽宁省粘虫发生与防控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4):19-20.
被引量:2
4
屈丽莉,郭英伟.
辽宁省2013年粘虫严重发生原因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4(3):78-79.
被引量:4
5
魏旭明.
玉米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7):83-83.
被引量:1
6
王英华,刘美见,张丽,张照然.
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监测防治新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149-151.
被引量:1
7
徐延驰.
玉米粘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1):21-22.
被引量:5
8
张道光.
玉米黏虫形态鉴别及防治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17,7(4):4-6.
9
张苗,曹培基.
不同药剂对玉米粘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
.吉林农业,2016(12):81-82.
被引量:1
1
王海蓉,周世敏,王安虎,张华勇.
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2016,28(14):91-91.
被引量:1
2
刘培桃.
谷子田粘虫发生及防控措施[J]
.种业导刊,2013(6):25-26.
被引量:5
3
卓英育.
粘虫为害甘蔗的特点及分析[J]
.广西蔗糖,2005(3):30-31.
被引量:1
4
王海蓉,王安虎,汤明兰,张华勇.
越西县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探讨[J]
.西昌农业科技,2014,0(2):16-17.
5
王娟,孔勇,李伯辽,宋梁栋,仵均祥.
5种杀虫剂对粘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J]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7):1097-1102.
被引量:8
6
王娥梅,丁克学,徐拥军,张四华,王少芳,刘蒙生.
粘虫种群雌虫率对其生长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65-665.
7
郑庆伟.
二代粘虫普遍发生 部分地区虫量较高[J]
.农药市场信息,2013(19):51-51.
8
冯国明.
粘虫的危害与防治[J]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3(5):59-59.
9
喻健.
玉米粘虫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方法[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68-69.
被引量:4
10
杨超.
沿河县粘虫发生规律与测报方法的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0,20(4):47-48.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