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诗歌到哲学——中西隐喻观研究对比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喻的研究在西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修辞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时期。隐喻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中外诗歌中都充满了隐喻的精彩演绎。本论文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西诗歌深层的隐喻思想,并从中西隐喻研究的脉络中梳理说明隐喻从诗学观到哲学观发展的共同走向;还以西方认知隐喻和中国比兴本质辨析为契合点,从一个角度对"概念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西方"体验哲学"认知观的普遍性进行跨文化考证。
作者 徐萍
出处 《科教文汇》 2010年第2期36-37,共2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Freeman,M.H.Poetry and the scope of metaphor[M].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2000.
  • 2Lakoff G.& 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M].Chicago and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 3Richards,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大江书铺,1932.
  • 5李福印.思想的“形状”:关于体验性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1):44-49. 被引量:19
  • 6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7严世清.论隐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64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