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我国“城中村”改造发展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中村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地缘特征.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的突出矛盾和重要问题,对其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
贾燕
机构地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陕西建筑》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Shaanxi Architecture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乡二元制结构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罗赤.透视城中村.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1,(37):12-15.
2
李培林.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
被引量:685
3
米井春,王金林,侯中文.
城中村拆迁改造一些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3,10(1):57-59.
被引量:3
4
陈先毅,宁越敏.
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
.城市问题,1997(3):27-31.
被引量:12
5
冯晓英.
“二元社会”:必须破解的制度性难题[J]
.城市问题,2002(4):57-6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项飚.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8(6):56-64.
被引量:95
2
李汉林.
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3(5):23-32.
被引量:138
3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
.社会学研究,1997(1):58-69.
被引量:220
4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24
5
"外来农民工"课题组.
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状况[J]
.中国社会科学,1995(4):92-104.
被引量:59
6
郭于华.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
.社会学研究,1994(6):49-58.
被引量:180
7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4
8
鲁明泓.
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农村非农化理论研究[J]
.经济学动态,1994(6):50-53.
被引量:10
9
周振华.
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J]
.经济研究,1995,30(1):3-10.
被引量:58
10
黄肖强.
上海郊县乡镇工业污染及防治[J]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9):43-4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05
1
刘怡然,刘娜娜(校译).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以A市B区L庄城中村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9(2):57-113.
2
林峥.
未完成的现代性:“五条人”与珠三角城中村美学[J]
.现代中文学刊,2024(2):101-111.
被引量:1
3
王亚星,杨安华,杜焱强.
空间再造能促进农村环境善治吗?——基于苏北W村的个案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21(1):114-121.
被引量:9
4
臧其胜.
实践智慧、情境约束与乡村振兴:基于苏南D村的考察[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113-136.
5
魏万青.
资源投入与风险分流:竞争力建设与城市住房制度的发展逻辑[J]
.社会科学家,2023(12):15-22.
6
关海长.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人口流动研究[J]
.农业经济,2020,0(2):86-87.
被引量:5
7
魏晖.
新时代乡村价值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38-45.
8
肖闽.
大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地域特色发展策略——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J]
.江苏城市规划,2020,0(3):33-38.
9
孙荣垆.
村落转型中排瑶“钟摆式流动”家庭策略分析——基于粤北N村的经验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23,42(6):20-26.
10
余海洋.
论福柯的空间治理观[J]
.法律和政治科学,2022(2):281-367.
同被引文献
29
1
吕宏芬,王积瑾.
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2005(4):104-105.
被引量:17
2
李梅.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初探[J]
.中国商界,2010(11):172-172.
被引量:1
3
李燕琼,嘉蓉梅.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与管理问题的理性反思——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调查分[J]
.经济学家,2006(5):84-90.
被引量:38
4
邢海峰.
包头市近1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问题及其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70-73.
被引量:9
5
徐锦庚.“合村并居”带来了什么[N].人民日报,2010-07-04(01).
6
韩雁冰.德城区黄河涯镇合村并建出新路[EB/OL].http://www1.dezhoudaily.com/news/dzjj/2010-6/23j80843.html.
7
韩雁冰.德城区黄河涯镇合村并建出新路.德州要闻[EB/OL].http://www1.dezhoudaily.com/news/&jj/2010-6/23_180843.html.
8
袁春芗,郑林.
论城中村改造的理论基础[J]
.前沿,2008(6):143-145.
被引量:2
9
孙昌盛,张春英.
城中村“文化融合”改造模式探讨[J]
.华中建筑,2008,26(6):88-90.
被引量:5
10
傅晨,刘梦琴.
“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个“三农”的研究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8):75-7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5
1
秦小东.
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中村”现象解析——以包头市为例[J]
.四川建筑,2011,31(5):43-45.
被引量:1
2
袁景衡,许伟.
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社会困境与消解[J]
.湖北社会科学,2011(11):58-61.
被引量:2
3
周吉.
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2012(10):48-49.
4
吕晶,蓝祧彪.
城中村问题探析[J]
.浙江建筑,2013,30(5):11-13.
5
朱亚萍.
德州地区新农村社区并建情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657-565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撒凯悦.
合村并居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效应研究进展[J]
.劳动经济评论,2020(2):156-165.
2
郭书龙.
出现“非法操作”怎么办?[J]
.电子科技,2000,13(6):36-37.
3
廖文莉.
城市规划与城中村改造协调机制研究[J]
.市场论坛,2015(1):9-11.
4
李滔.
城中村现实存在合理性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
.建设科技,2016,0(7):113-114.
5
张卓然,刘福智.
基于“合村并居”政策的村庄规划研究——以莱西市梅花山社区和珠海路社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6):207-212.
被引量:1
6
李宗超,王军强.
合村并居乱象、成因与治理[J]
.农业展望,2021,17(9):73-78.
被引量:1
7
潘凡,陈志刚.
浅谈城中村改建后的居民生活状况——以西安东八里村、新家坡村为例[J]
.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91-192.
1
周星宇.
浅议城中村现象形成及改造策略[J]
.中外建筑,2011(5):62-63.
被引量:2
2
崔景辉.
改造发展四方老工业区的策略选择[J]
.科技信息,2008(36):214-215.
3
李红伟,王晓峰,王钧平.
中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J]
.建筑界,2014(4):1-1.
4
陈天锋.
区域性改造发展中政府的职能转变[J]
.四川水泥,2016(2).
被引量:1
5
王俊.
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J]
.建设科技,2013(13):22-26.
被引量:26
6
朱德林,周文婷.
景观配套的地缘文化[J]
.城乡建设,2008(8):75-75.
7
陈薇薇.
从798艺术区看城市旧工业厂区的再生[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22(5):22-23.
被引量:5
8
刘宇.
隐藏在城中村背后的腐败[J]
.村委主任,2015,0(3):45-46.
9
太原:“限房价竞地价”给山西土地市场带来新变化[J]
.现代城市,2011,6(4):60-60.
10
王仙桃.
既有住宅生态改造与利用实践探讨[J]
.住宅科技,2014,34(4):31-34.
陕西建筑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