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富不教书”:明清塾师之生存状态及其形象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塾师是明清两代基层私立学校的教师,属于"无位无官"之人。塾师所负责的教育对象是学业未成的"蒙童",其任职的学校是"乡学"、"义学"一类的私学,而身份则是纯粹的职业教师。在明清两代,塾师收入微薄,生计困窘,趋于相对贫困化。随之而来者,则是塾师形象在民间一落千丈,科举制下师生关系开始转向,及师道尊严的沦丧。
作者 陈宝良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70,共7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西南大学2009年度发展基金项目“明代教育网络中的师生关系”(项目编号:SWU09138)之前期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褚人穫.《坚瓠五集》卷3《馆师叹》,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5册,第162页.
  • 2戴杰.《敬简堂学治杂录》卷2《增修三泉书院禀》,载《官箴书集成》,第9册,第51页.
  • 3襟霞阁主编纂.《(新编评注)端午桥判牍菁华·教师讹诈之妙批》,收入《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台湾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471-472页.
  • 4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山西票号》,中华书局1986年版.
  • 5黄宗羲.《黄宗羲诗文集·文集》卷9《广师说》,载《传世藏书·集库·别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127册,第294页.
  • 6周石藩.《海陵从政录·与诸生讲学随笔》,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6册,第239页.
  • 7顾炎武.《亭林文集》卷1《生员论》,载《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
  • 8钱德苍辑.《解人颐》,《寓意集·村学先生自叙》,岳麓书社2005年版,下册,第15页.
  • 9汤显祖.《牡丹亭》第4齣《腐叹》,载汤显祖著,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243页.
  • 10汤显祖.《牡丹亭》第7齣《闺塾》,载汤显祖著,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254-257页.

二级参考文献1

  • 1(明)韩贞原著黄宣民重订颜钧集[M].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5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