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剩男”问题的韩国经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是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比较严重的国家,"剩男"时代的到来暴露出人口研究与决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其造成的后果,并根据韩国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细致立法防止性别歧视、法律严禁胎儿性别鉴定、专门机构促性别平等、女性参政体现性别平等等应对措施。
作者
陈慧
机构地区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2,共4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剩男”
出生性别比
韩国经验
分类号
C924.24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穆光宗.矫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舆论导向[N].学习时报,2006-07-12(01).
2
亦非."剩男时代"应唯"重男"是问[EB/OL].中国网,2008-01-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6.
4
深圳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EB/OL].央视国际,2004-07-13.
5
性别比失调,10%的男性不能成婚?[N].燕赵都市报,2008-01-02.
6
广东重男轻女性别比偏高[EB/OL].人民网,2004-09-07.
7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71-172.
8
石庆寨.
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高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太湖、宿松、潜山部分乡镇为例[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7,6(2):49-51.
被引量:1
9
潘嘉.
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9):17-1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解振明.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J]
.人口研究,1997,21(2):13-19.
被引量:29
2
刘鸿雁,顾宝昌.
中国农村地区性别偏好及其行为表现[J]
.中国人口科学,1998(2):17-2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8
1
程爱民.
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批评的主要区别[J]
.外国语,2001,24(6):72-77.
2
莫飞平.
德育场的概念界定与特点探析[J]
.学术交流,2005(10):11-14.
被引量:12
3
杨仲华.
融会贯通 批判继承 振奋精神——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历史地位[J]
.中国音乐,2006(1):33-45.
被引量:14
4
闫海.
国家·市场·人权——经济法的人权观导论[J]
.前沿,2007(2):103-105.
被引量:4
5
周成龙.
信息网络时代实践主体的五大特征[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49-51.
被引量:1
6
杨曙.
论文学与宗教的关系[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2):75-76.
7
刘庆炬.
现代技术批判思潮述要[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6):70-72.
8
霍丽,邵传林,惠康.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60-63.
被引量:8
9
张菱兰,陈宝国.
由敬畏到控制——文艺复兴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J]
.管理观察,2010(16):255-256.
10
梁颖,汝小美,宋冰,王聪.
中韩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之审视[J]
.西北人口,2011,32(2):6-12.
被引量:2
1
曲婷.
韩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2012(3):156-160.
被引量:13
2
刘玉安.
中韩经济发展战略比较[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107-113.
3
谷军,康琳.
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措施研究——以美国、日本、韩国经验为借鉴[J]
.发展研究,2011,28(2):82-86.
被引量:8
4
刘爽.
从出生性别比治理看依法治国与女性发展——兼论韩国经验的启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2):129-134.
5
叶琳娜.
中韩节日的文化内涵浅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28-30.
6
杨岚.
韩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49-53.
被引量:2
7
黄辉祥,万君.
乡村建设:中国问题与韩国经验--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反思性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10(6):86-90.
被引量:15
8
崔桂莲.
韩国农协捆绑项目下的高龄小农利益保障及其经验借鉴[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121-126.
9
马淑红,谷玉芬.
中韩服务型公务人员公众形象礼仪的比较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3):57-60.
10
李继刚,崔浩.
韩国新村运动经验之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局限性分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1):73-76.
被引量:4
前沿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