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环境”的负面功能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媒介环境”的生成 “媒介环境”,也称“拟态环境”、“虚拟环境”、“信息环境”,是处于人与现实环境之间的一个“中介物”,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人类时刻处于信息传播的环境之中,信息传播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没有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作者 袁军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日]内川芳美.《信息与社会》,引自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12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2Lippmann,Walter, Puinion,Macmillan,New York,1956,p15.
  • 3金冠军,冯光华.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6):4-6. 被引量:26
  • 4刘晓虹,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第203-204页,205-206页、26-27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11

  • 1《中美在相互妖魔化吗?—中美主流记者与媒体专家、学者对话录》,2000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纪要.
  • 2《科恩称中美互相“妖魔化”》,www.tom.com,2000年7月14日.
  • 3《(华盛顿观察):美国媒体在“妖魔化”中国吗?》,中新网,2003年7月30日.
  • 4周庆安,沈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0年涉华报道透视》,www.china.com.cn,2002年11月15日.
  • 5《专访清华大学“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舆情分析”课题组成员史安斌》,《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9月15日.
  • 6《中国面临“新妖魔化”》,新华网,2003年9月15日.
  • 7《我们何曾妖魔化—西方媒体驻华记者谈报道中国》,新华网,2003年9月15日.
  • 8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张洁,田青译.《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9《漫化到解妖魔化 专家阐释中美关系四阶段》,中新网,2002年2月19日.
  • 10黎江.《错误认知还是价值观冲突?》,www.usacn.com,2000年9月26日.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83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