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浪子回家——《如果种子不死》中的隐喻结构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纪德自传体作品《如果种子不死》中"我"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一个类似《圣经》中"浪子回家"式的隐喻结构。"我"的人生轨迹大致对应于浪子的人生,二者都有出走、享受放纵的生活和最终的复归阶段。纪德在叙述"浪子回家"的三个阶段时,文本的叙述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叙述话语与叙述内容形成惊人的和谐一致,使这个结构上的三段式特点更加突出。但与《圣经》中浪子的情况不同,纪德对"我"命运沉浮的评判完全从"我"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而不顾宗教道德规范的价值标准;"我"的人生阶段中比浪子多了天性受压抑的内容,而缺失忏悔和救赎情况,这是对《圣经》故事的颠覆。
作者 辛苒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法]安德烈·纪德.如果种子不死[M]//纪德文集·传记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 2cited from Michael Lucey,"Practices of Posterity:Gide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Sexuality",in Andre Gide'sPolitics:Rebellion and Ambivalence,Edited by Tom Conner,Palgrave,2001.
  • 3[法]安德烈·纪德.窄门[M]//纪德文集·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 4MichaeILucey,Introduction,inGide' sBent:Sexuality,Politics,Wri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 5cited from Nicholas C.Edsall,"Toward Stonewall,Homosexuality and Society in the Modern Western World",University of Vinginia Press,2003.
  • 6[加]诺斯罗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7[法]蒂费纳·萨英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 8[法]安德烈·纪德.大地食粮·一九二七年版序[M]//纪德文集·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