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气象》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同被引文献6
-
1杨海燕,宗学凤,余国东,石有明,张建奎.激素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3):369-372. 被引量:12
-
2周桂香,张国良,徐继萍.中籼型温光敏核不育系丰39S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32-11433. 被引量:5
-
3刘平.常规水稻良种防杂保纯技术[J].种子世界,1995(7):34-34. 被引量:1
-
4陶光喜,郭艾,蒋义明.不同授粉时期对温敏两系水稻杂交结实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15(1):32-33. 被引量:2
-
5顾坚,杨木军,田玉仙,刘琨,杨和仙,周金生.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30-32. 被引量:8
-
6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李绍祥,周金生,刘琨,杨和仙,李政芳,石星程,杨寿春.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2):5-8. 被引量:14
-
1蓝雪琼.两系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14,0(05X):12-13. 被引量:1
-
2姚传根,赵东保,史辰辰,胡贵军,赵华玲,张宏斌,洪文金,陈金莉.优质高产两系水稻品种福两优5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5(7):189-190. 被引量:1
-
3陈梅香.秋寒对烟后杂交稻不同品种结实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6):35-36.
-
4苏道志,施尚泽,肖春华,杜扬富,梁绍英,王强,王荣芳.国审两系水稻新品种正两优82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3):193-195. 被引量:3
-
5姚传根,耿海燕,李贤庆,舒安源,张德发,王小燕,张广文,毕劲松,吴玲雁.高产优质多抗两系水稻新品种Y两优1500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6(9):220-221.
-
6姚传根,耿海燕,李贤庆,舒安源,赵华竹,张元莉,毕劲松,张广文,方忠坤.两系水稻新品种Y两优1500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10):186-187. 被引量:2
-
7陈金华,杨运雄,梁高兰.南雄烟区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的主要优势及经济效益[J].广东农业科学,2007,34(10):13-14.
-
8吴世春,李雄才,徐浩.优质两系水稻两优培九介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14(3):38-39.
-
9张现伟,李经勇,官治文,李超明,肖人鹏,姚雄,张巫军,唐永群.近10年重庆两系水稻应用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6):14-19. 被引量:2
-
10项雄,白朴,陶开战,黄连珠.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在浙江温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07,26(4):91-9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