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现代“病症结合、方证相应”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
2
A present study on according to diseases, based on recip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浅谈目前临床中的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应用性研究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应用。
作者
赵华毅
机构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方证相应
中医辨证
中西医结合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王永炎.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
被引量:69
2
王阶.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J]
.中医杂志,2002,43(7):489-491.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兰凤,王阶,衷敬柏,王永炎,杨保林,荆鲁,许军,刘剑刚.
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4,45(6):444-446.
被引量:20
2
王阶,荆鲁,衷敬柏,王永炎,马丽红,刘剑刚.
血府逐瘀汤拆方临床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803-807.
被引量:35
3
郭蕾,张俊龙.
关于证候定义的三点商榷[J]
.医学与哲学,2005,26(1):67-68.
被引量:13
4
王阶 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576-576.
5
朱邦贤.
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11):2-5.
被引量:43
6
李瑞,尹英杰,林殷,鲁兆麟.
中医方证客观化研究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6-10.
被引量:16
7
王阶.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J]
.中医杂志,2002,43(7):489-491.
被引量:40
8
陈易新,陈家旭,季绍良.
脾气虚证基础研究的理论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7):401-403.
被引量:22
9
衷敬柏,王阶.
血瘀证与内皮细胞、血清细胞因子关系研究进展与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5):8-9.
被引量:15
10
朱建平.
医学名词“证”、“症”、“征”规范使用的探讨[J]
.科技术语研究,2003,5(4):14-17.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00
1
郭俊汝,韩行,张林.
方证相应的理论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68-170.
被引量:5
2
程晓燕,朱克俭.
中医药临床评价中证候、疾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3-4.
被引量:8
3
安德明,郑培永,季光.
方证相关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意义[J]
.中医药学报,2009,37(1):6-8.
被引量:2
4
刘明.
方证相应的研究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17-18.
被引量:4
5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6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7
李茹柳,陈艳芬,陈蔚文.
左金丸方证相应动物模型建立的回顾及其对方证研究的意义[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36-238.
被引量:13
8
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王永炎.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
被引量:69
9
朱红英,李和平.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43-145.
被引量:1
10
王欣.
“方证相应”的理论内涵及其研究价值[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439-44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9
1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
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
.中医药文化,2009,4(1):22-26.
被引量:65
2
赵德玉,赵爱平.
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1).
被引量:1
3
王成兵.
当代认同危机及其重建——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7-99.
被引量:439
4
邢斌.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J]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被引量:22
5
黄煌.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18-20.
被引量:17
6
谢鸣.
方证对应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0):8-10.
被引量:23
7
李根培,徐玉锦.
论新医学模式与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关系[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42-2343.
被引量:8
8
王净.
试论文化与健康问题[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2):744-747.
被引量:13
9
宋小莉,牛欣.
类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意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6-7.
被引量:10
10
徐世军,马永刚,杨发龙.
中药复方方证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刍议[J]
.四川中医,2007,25(6):16-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海滨,段昱方.
类方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266-269.
被引量:2
2
包海燕,许振国.
中医“治病求本”探析[J]
.中医学报,2016,31(7):988-99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黄鹏程,杨思敏,王新卫.
传统中医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5):92-93.
2
林树元,许家栋,柴可夫.
基于聚类分析的经方类方衍化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988-1991.
被引量:3
3
项忠景,肖蕾,陈宝国.
从治病求本浅析伍炳彩辨治杂病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7,48(3):23-26.
被引量:3
4
王玉洁,王彦晖,奚胜艳,宛金,张阳扬,李鹏飞.
中医“状态辨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应用举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72-4476.
被引量:4
5
孙明涛,李军.
李军教授治疗颈源性高血压[J]
.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39-1142.
被引量:2
6
孙君艺,潘琳琳,刘桂荣.
孙一奎治疗产后病学术特色[J]
.河南中医,2019,39(6):847-849.
7
刘静翔,付中学,王清滢,王一名,迟慧彦,姚春海.
姚春海教授从络病理论谈治疗皮肤淀粉样变[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77-81.
8
李艳荣,李瑞雪,樊慧杰,孙芮芮,周文静,马艳苗,李艳彦,张波,周然,马存根,柴智.
转录组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22,33(4):943-947.
被引量:12
9
黄莉,肖望重,于慧,金凯,戴冰.
药典地黄类中成药及多剂型间质量标准差异浅析[J]
.海峡药学,2023,35(5):40-44.
被引量:1
10
巩蜜蜜,朱培元.
从虚实角度论治慢性难愈性创面[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16):19-23.
被引量:2
1
周喜燕,王群,吕以静,李宁.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大鼠血SOD、MDA水平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27-28.
被引量:7
2
姜浩,马丽君,杨文,梁君昭.
梁君昭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829-830.
被引量:3
3
李君玲,刘文科,郭允.
仝小林辨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2,32(8):768-769.
被引量:4
4
武峰,李宇欣,魏品康.
魏品康运用对药治疗痹证经验总结[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89-90.
被引量:4
5
窦彦钊,孔德华,姚淑君,李淑菊.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近况[J]
.中医药信息,2002,19(4):15-16.
6
马月莲,魏绍斌.
魏绍斌“健脾补肾、滋阴养肝、气血并调”药-食-耳穴压豆-艾灸辨治“月经不及”[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6):12-14.
被引量:6
7
黄平.
论张仲景病证结合思想及其对当代医学的贡献[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6):5-6.
被引量:3
8
周喜燕,唐咏春,杨秀丽,臧运华.
急性缺血中风大鼠BDNF的表达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24-25.
被引量:3
9
胡淑平,吕圭源,于平野,陈素红,张园,张跃文.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模型及评价初探[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98-701.
被引量:4
10
许军峰,史智敏.
辨病与辨证新模式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514-515.
被引量:11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