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46
-
1顾颉刚.《从地理上证今本尧典为汉人作》[J].禹贡半月刊,.
-
2《尚书·尧典》,据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
3蔡沈.《书经集传》,《四书五经》第一种,中国书店(北京),据世界书局影印本,1985.
-
4《虞书·皋陶谟》,见《尚书注疏》,卷4.
-
5《诗教》,载《朱自清文集(下)》,页1237.
-
6《虞书·舜典》,见《尚书注疏》,卷3.
-
7《礼记·仲尼燕居》,《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第1614页.
-
8《论语·子罕》.《论语·大学·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
9《庄子·天下》,《庄子集解》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89-290页.
-
10《吕氏春秋·适音》,见《二十二子》本,页643.
共引文献26
-
1程勇.经典圣性的证立与汉儒文论话语的构建[J].文艺理论研究,2005(1):10-18.
-
2刘毓庆,郭万金.《诗经》结集历程之研究[J].文艺研究,2005(5):74-84. 被引量:15
-
3黄玉顺.绝地天通——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关系的蜕变[J].哲学动态,2005(5):8-11. 被引量:24
-
4程勇.“经学”“经术”的分野与汉代经学文论话语的双重性质[J].学术月刊,2005,37(7):96-103.
-
5曾德雄.谶纬中的孔子[J].人文杂志,2006(1):98-105. 被引量:4
-
6龙宝新,容中逵.中国文化精神“一、二、三”——当下中国文化身份认同构铸之橼桷[J].江淮论坛,2006(2):104-108. 被引量:4
-
7孟修祥.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之音乐美学论[J].管子学刊,2006(3):115-119.
-
8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9邱国勇.论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学术论坛,2006,29(10):61-63. 被引量:1
-
10王清雷.山东地区两周编钟的初步研究[J].文物,2006(12):73-7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02
-
1杨慧芳.历史视阈中的“诗言志”文化意象[J].河北学刊,2007,27(4):159-161. 被引量:2
-
2韩国良.论“诗言志”观念产生于西周之初[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70-73. 被引量:1
-
3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3):126-150. 被引量:58
-
4徐正英.“诗言志”复议[J].中州学刊,1999(6):108-113. 被引量:8
-
5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88-95. 被引量:32
-
6徐新吾.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基本原因——关于中国小农经济生产结构凝固性问题探讨[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4):23-38. 被引量:8
-
7刘大军.中国古代图书发行体系[J].编辑学刊,1996(4):85-92. 被引量:2
-
8朱怀江.墨子实用主义美学的内核及其价值[J].中国文化研究,1996(3):48-54. 被引量:3
-
9吴汉东.关于中国著作权法观念的历史思考[J].法商研究,1995,13(3):44-49. 被引量:21
-
10朱利民,王尚林.唐代私学考[J].人文杂志,1993(3):91-9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王瑞玲.以教育家视角看孔子眼中《诗》的角色与功能——从“不学诗,无以言”谈起[J].社科纵横,2011,26(4):103-105. 被引量:1
-
2王瑞玲.“温柔敦厚”意义的变化与《诗》的实用化之关系考[J].社科纵横,2011,26(12):82-85.
-
3李宗辉.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著作权法——文化结构制约下的著作权法缺位[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5(2):120-134.
-
4马银琴.论“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关系及其理论嬗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3):85-92. 被引量:9
-
5夏德靠.“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1):59-7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杜瑶瑶.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文论思想的阐释与诗学意义[J].汉字文化,2024(12):59-61.
-
2王瑞玲.“温柔敦厚”意义的变化与《诗》的实用化之关系考[J].社科纵横,2011,26(12):82-85.
-
3王佳.论“言志”“缘情”与“功利”“非功利”的关系[J].今古文创,2020(2):63-64.
-
4胡琦.2019年古代文论研究综述[J].中国文学年鉴,2020(1):616-656.
-
5余开亮,蒋一书.重构教化的美学:《文心雕龙》对“文”的理论再造[J].中州学刊,2022(10):134-140.
-
6李峰.先秦儒道性情论视域下的“诗言情”[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37(4):9-15.
-
7王海洲,马翱.作为一种情感影像:早期电影民族化的“情”之进路[J].电影评介,2023(14):1-7. 被引量:2
-
8王思齐.“立言不朽”与“以诗论政”:政治语言视角下的《左传》用诗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2):30-40.
-
9陈志杰.中国古诗词改编动画影视作品的审美探析[J].视听,2024(9):24-28.
-
10陈晨.近年来《诗经》出土文献研究[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9):78-83.
-
1林贞爱.《离骚》创作时代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73-174.
-
2“诗言志”说与模仿论比较[J].新华文摘,2009(24):166-166.
-
3江晓原.西方科幻影片中的科学技术形象(上)[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9,27(9):1-4. 被引量:1
-
4李晓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再认识[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8,0(2):87-93.
-
5张虎.从《梅源斋诗笺》谈起[J].海内与海外,2008(5):74-74.
-
6宋河.学诗笔记[J].中华诗词,2008,0(S1):52-53.
-
7连文斌.“文如其人”的理论阐释[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2):144-145.
-
8严斯信.《尚书·尧典新说》(选载·续完)[J].昭通学院学报,1994,31(1):58-63.
-
9吴晓峰.《诗》“二南”诗篇产生时代考[J].山花,2008(11):144-148.
-
10刘祥安.《骆驼祥子》故事时代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234-245. 被引量:5
;